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我市坚持以"项目为王"理念统领经济工作全局,紧扣"十四五"规划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现将202x年产业项目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项目发展总体情况
(一)项目规模持续扩大。202x年,全市共实施产业项目X个,总投资达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和X%。其中,省级重点产业项目X个,完成年度投资X亿元,超计划进度X个百分点;市级重点产业项目X个,完成投资X亿元,占年度计划的X%。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产业投资占比达X%,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聚焦"5+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年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X个,占比达X%,较去年提升X个百分点。其中,新型显示、新材料、现代机械、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投资增速均超过X%,形成"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崛起"的双轮驱动格局。例如,X国际陆港经开区引进的湖南X箱包生产基地项目,年产能达X万件,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鹤城区荷力士储能系统集成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预计年产值突破X……略…… 能源新材料等6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实行"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的精准招商模式。全年举办招商推介活动X场次,签约项目X个,其中"三类500强"企业项目X个。创新推行"137"工作法,对项目审批、用地、融资等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X个工作日。例如,兰州新区通过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新引进产业项目277个,总投资481.8亿元,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
(四)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土地供给方式,通过"两规"一致性处理、绿地置换等政策,解决工业用地X亩,保障X个重大项目落地。强化金融支持,设立X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为X个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X亿元。例如,淮南市通过节地评价政策,为6家医药化工企业优化用地结构,节约土地X亩。同时,深化能耗"双控"改革,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控制,为X个高耗能项目争取能耗指标X万吨标准煤。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例如,全市资源型产业产值占比仍达X%,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仅为X%。部分产业存在"低端锁定"现象,如建材、冶金等行业仍以初级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X%。
(二)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全市工业用地存量不足X亩,重大项目落地周期较长。资金缺口较大,部分项目因融资困难导致建设进度滞后,社会资本参与度有待提高。此外,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尤其是高端研发人才、技能型人才缺口达X万人。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仅为X%,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个百分点。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X%,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供需对接渠道不畅。
(四)服务效能亟待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部分审批事项仍需"多头跑、反复跑"。例如,企业开办涉及的工商登记、税务、社保等业务尚未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此外,政策兑现效率较低,部分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千企技改"工程,重点支持建材、冶金等行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力争三年内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X%以上。例如,支持X国际陆港经开区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推动新型环保建材产品研发生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链长制"招商,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X个,培育形成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例如,依托安意法半导体项目,打造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加快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X家省级以上服务业龙头企业。
(二)强化要素保障能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开展闲置低效用地专项清理,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土地X亩。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例如,借鉴淮南市"绿地置换"经验,对城区工业用地与规划绿地进行置换,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宽融资渠道,设立X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直接融资,力争全年新增直接融资X亿元以上。加强人才引育,实施"智汇X"人才计划,引进"高精尖缺"人才X名,培养技能型人才X万名。支持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三)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X%以上。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X个。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X学院、湖南医药学院等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设立X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力争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X%以上。推动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支持X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X个智能工厂、X个数字化车间。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X个,实现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关于巡视新型建材国企党委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