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当前消防工作经费保障面临的新挑战
(一)队伍职能任务的扩展给队伍经费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经费保障模式的转变给队伍的经费申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给队伍经费的稳定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给队伍经费的预决算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以“融入”思维,促进队伍经费保障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将队伍资金保障体系融入地方财权事权管理机制
(二)将队伍战勤保障体系融入政府应急保障机制
(三)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规划
三、构建“结合”模式,队伍保障经费投入聚焦政府“六稳六保”工作
(一)将压减一般消耗性支出与“过紧日子”要求相结合
(二)将人员招录与政府稳定就业政策相结合
(三)将队员饮食保障与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
(四)将部门预算编制闭环管理与地方财政管理改革相结合
……
调研报告:以“融入+结合”的思路 拓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发展资金保障渠道
摘要:消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有力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各级消防经费保障渠道相对单一,对地方财政保障能力的依赖较大,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任务需求。本文着眼于目前消防经费保障的新挑战、新问题,从“融入+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拓宽拓深消防资金保障渠道,提高消防工作经费的使用绩效,确保各项工作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费;融入;结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火灾事故发生频率增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较大损失,各地消防救援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消防工作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段增长的经费需求与有限的经费投入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消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因此拓宽拓深消防经费的保障渠道逐渐成为提升消防工作水平、保障公共安全的关键。
一、当前消防工作经费保障面临的新挑战
(一)队伍职能任务的扩展给队伍经费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队伍职能和任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类灾害和事故不仅规模大、范围广,而且处理难度和风险也越来越大。然而部分单位的救援装备和训练设施仍主要用于应对常见灾害,应对极端灾害的专业化设备和满足日常系统训练的设施、设备普遍缺乏。因此适应队伍职能任务扩大,加快构建稳定有力的经费支撑体系显得越发迫切。当前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陆续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迎来了全新的职能定位,
…………
上要实现“开源”的目标,可以从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合理利用社会捐赠和公益基金等方式入手,“节流”则只能从加强消防经费使用监管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受篇幅所限,将重点从“融入+结合”着手,深入分析拓宽经费保障的合理渠道。
(一)将队伍资金保障体系融入地方财权事权管理机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经费管理暂行规定》作为我们理顺经费保障思路的核心文件,也是当前队伍经费保障的主要政策依据,我们应以这一文件的贯彻落实为主线,针对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调整变化,着力从_入手,适时修订出台省、市两级《地方消防救援经费保障办法》,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划分,与消防工作实际有机融合,清晰界定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保障内容与范围。以救援职能任务的拓展为牵引,以任务与经费支出总量的变化为依据,精准倒算经费保障需求。一是对于列入基本支出中的公用经费,应契合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采用的定额经费保障模式,从制度构建的角度,联合财政部门结合队伍改革转隶的实际,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和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职责任务的拓展,按照“满足需求、适度超前、节约合理、准确测算”的原则,科学制定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满足今后3至5年的经费需要。二是在人员经费保障上,首先要积极与地方财政加强协调沟通,将指战员工资中需要由各级地方财政承担的部分与地方省、市两级财政人员经费保障重点挂钩,力争纳入部门预算人员基本支出中,尽可能消除地域经济差异带来的保障不稳定性。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专职消防队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政府专职消防队基本支出保障标准,最大限度实现队伍人员职业待遇同工同酬。三是对于重大项目经费应纳入财政项目支出重点保障。消防救援队伍在改革过程中,职能逐渐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立足这一实际,在严格落实基本支出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应结合辖区经济发展特点及事故救援需要,以城镇消防发展规划为牵引,持续加大队站建设、器材装备、训练设施、战勤保障等专项经费的申请力度,按照“条块结合、互为补充、纵横融合”的思路进一步理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经费保障脉络。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消防经费总体投入或者明细分项,应通过测算和建模,合理确定经费增长参数,以3至5年为一个周期,探索建立健全消防经费保障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经费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这点上公安部门的辅警人员经费动态调整保障机制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二)将队伍战勤保障体系融入政府应急保障机制。基于当前队伍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成熟度不高、社会化不足、实体化运行问题较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联勤联动力量发动的高效性,将队伍目前推行的以自我保障为主要方式的战勤保障体系,
逐步向各级政府已经建立的社会化应急保障体系融入。可以尝试将消防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逐步融入驻地联勤联动力量保障体系和各级政府“十四五”防灾减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中,真正实现高效率集结和强有力保障。在大震巨灾救援保障上,可以考虑在省、市、县分级保障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和实体化运行跨区域战勤保障站点的方式,进一步理顺跨区域救援后勤保障供应体系。在具体方式上,我们可以根据区域灾害分布特点,全力推进战勤保障基地建设,引入社会化物流保障和现代智能仓储管理方式,建成救援物资前置点和救援保障“驿站”,在体系相互融入中打造消防救援社会化战勤保障新模式。
(三)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各地虽然都编制报批了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消防专项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但消防站点、战勤保障基地等基本建设项目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兼容性仍然不高,导致一些项目临时“插电式”建设的现象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提升消防基本建设项目融入规划的层级入手,通过高层级规划执行的刚性来引导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建设资金的安排。以XX为例:在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推进上,我们可以根据XX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全市“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XX市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契合度。在车辆装备建设上,可以以《XX市消防救援队消防救援车辆配置三年规划》为基本主线,抓住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国债建设和国家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救援XX基地建设两个项目启动的重大机遇,及时对队伍目前车辆装备配备情况进行评估论证,以正式评估报告为依据针对性配备高效实用的车辆器材装备。在车辆装备结构调整上,可以按照“安全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普及的大趋势,逐步实现车辆装备结构从现有的规模数量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从单一应对城市建筑火灾向“水上救援、陆地搜救、高空救援、轨道救援”等立体救援体系转变,真正实现消防救援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总的来说,就是要始终以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装备建设、战勤保障等重点领域专业规划的落实为主线,将以上规划核心内容融入辖区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以3至5年为一个周期,对后勤支出规划进行滚动式调整,既保证队伍建设发展思路的总体稳定性,也确保了项目支出预算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从而真正实现“计划跟着规划走,项目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