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把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全面展开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
一是深入排查问题
二是坚决整改落实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二)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
一是聚焦突出问题
二是强化信息化监管
三是分类建立台账,逐一销号
(三)确保供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一是完善主体名录
二是落实包联制度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
四是实行批批速检和加大抽检频次
五是严格监管执法
三、切实强化专项整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二)凝聚工作合力
(三)强化监督问责
(四)善于总结宣传
……
在2025年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5年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我们传达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也介绍了前期工作情况。下面,我结合全市实际,就做好这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及供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关乎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与否。
从政治高度来看,做好这些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我们必须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做好资金使用监管和"三资"管理等工作,就是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是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正
……略……
、质量效益等情况。比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排查中,要检查项目是否按照规划设计施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擅自变更项目内容等问题;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排查中,要核对补贴对象是否准确,补贴金额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通过排查,找出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等问题。据统计,去年在某县的排查中,就发现了3起虚报冒领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的案件,涉及资金50余万元。
二是坚决整改落实。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能立即整改的,要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比如,对于挪用的资金,要及时追回,归还原渠道;对于违规的项目,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该返工的返工,该调整的调整。同时,要加强对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去年,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资金整改中,针对发现的项目进度滞后问题,及时调整了项目实施方案,增加了人力物力投入,使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建设任务,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制度层面查找漏洞和不足,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资金审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加强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平台,将各类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等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从源头上防止资金滥用问题的发生。
(二)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我们要聚焦突出问题,强化信息化监管,分类建立台账,并逐一销号,同时加大对重点村、薄弱村的整治力度。
一是聚焦突出问题。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资源底数不清、管理混乱,财务收支不规范、透明度不高,个别干部存在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资产等违纪违法行为。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比如,在资产资源清查中,要对村集体的土地、房屋、山林、水塘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登记,明确产权归属,建立详细的资产资源台账;在财务收支管理中,要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加强对发票、收据等原始凭证的审核,杜绝不合理开支。去年,我市在某镇的"三资"管理专项整治中,发现某村存在虚列开支、套取集体资金的问题,涉及金额30余万元,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肃处理。
二是强化信息化监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三资"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集体资产资源的登记、交易、财务收支等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通过信息化平台,农民群众可以随时查询村集体的"三资"情况,加强对村集体的监督。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对"三资"管理中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当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时,平台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监管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三是分类建立台账,逐一销号。要对排查出来的"三资"管理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建立问题台账。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新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在台账管理中,要明确每个问题的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制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同时,要加大对重点村、薄弱村的整治力度,这些村往往是"三资"管理问题的高发区,我们要选派得力干部驻点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比如,我市去年对20个重点村和薄弱村进行了重点整治,通过半年的努力,这些村的"三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集体资产增值率达到了15%以上。
(三)确保供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供校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加强源头_,重点做好完善主体名录、落实包联制度、加强宣传培训、实行"批批速检"、加大抽检频次、严格监管执法等工作。
一是完善主体名录。要对供校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加工主体、销售主体进行全面排查,建立详细的主体名录。名录中要包括主体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经营品种等信息,确保底数清楚。同时,要对主体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名录信息,防止出现监管盲区。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供校农产品主体信息数据库,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是落实包联制度。实行监管人员包联供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