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素材库 首页

在2025年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04-14 笔杆子素材库

  

  在2025年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是年初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会议,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压奋进的动员会。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的土壤、群众创业的温床,更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企业的期待相比、与先进地区的标杆相比,我们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今天,我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意见,目的是让大家找准方向、明确重点,真正把营商环境建设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一、以政策落地为“先手棋”,让企业发展更有“方向感”。政策是营商环境的“指南针”,企业对政策的感受度,直接影响着投资兴业的信心。我们要跳出“政策制定易、落地实施难”的怪圈,从三个维度推动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一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让政策更有“针对性”。政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精准对接企业的“急难愁盼”。过去我们出台政策,有时存在“大水漫灌”现象,要么照搬上级文件“上下一般粗”,要么追求“大而全”忽视“小而精”,导致企业“看得见、够不着”。今年开始,我们要建立“政策需求反向征集机制”,每月组织行业协会、商会、重点企业召开“政策问诊会”,让企业当“出题人”,政府做“答卷人”。比如,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简单重复“加大信贷支持”的老调子,而是要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具体路径;针对科技创新企业,要聚焦成果转化“最

  ……略…… 

  否顺畅、用工是否短缺、市场拓展是否有障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服务还要注重“细节”,比如企业办事时,一杯热水、一个微笑、一句“您别急,慢慢说”,这些看似小事,却能让企业感受到尊重和温暖。我们要把“主动服务”变成一种习惯,让企业在我区发展有“家的感觉”。二是从“分散办理”到“集成服务”,让服务更有“速度”。企业最烦的就是“多头跑、反复跑”,最盼的就是“一件事、一次办”。我们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抓好三个“集成”:第一,“事项集成”,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梳理“企业开办一件事”“工程建设一件事”等套餐式服务,将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申请表、一套材料、一个窗口”;第二,“数据集成”,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加快推进“一网通办”,让企业办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比如今年要实现90%以上的审批事项“全程网办”,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第三,“力量集成”,在园区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将发改、工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服务窗口前移,实现“园区事园区办”,避免企业在城区和园区之间来回奔波。服务效率提升一小步,企业发展就会前进一大步,我们要以“分秒必争”的态度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三是从“常规服务”到“精准滴灌”,让服务更有“准度”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需求,规上企业更关注产业链配套,小微企业更关心融资和人才,初创企业更需要孵化支持。我们要推行“差异化服务”,建立“企业分类服务清单”:对龙头企业,重点做好“链式服务”,帮助其延链补链强链,比如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成立产业联盟,政府搭台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对中小微企业,重点做好“普惠服务”,在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支持,比如建设“小微企业共享工厂”,解决其生产场地不足问题;对科创型企业,重点做好“赋能服务”,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帮助其引进高端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比如每年组织“院士专家进企业”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服务越精准,企业获得感越强,我们要像“精准滴灌”一样把资源送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三、以市场活力为“试金石”,让企业发展更有“获得感”。营商环境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市场主体是否活跃、产业生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三个维度激发市场活力,让各类企业在我区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一是从“个体成长”到“_壮大”,让市场主体更有“生命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细胞”,细胞有活力,经济才会有动力。我们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既要“引大引强”,更要“育小育新”。在招商引资上,要改变“唯GDP论”,更加注重“亩均效益”,建立“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对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审,确保引进的项目“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在本土企业培育上,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库,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建设,比如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XX万元补贴。同时,要关注个体工商户发展,在租金减免、税费优惠、创业培训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让“小个体”也能成为“大经济”的组成部分。二是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让产业发展更有“竞争力”产业不是“孤岛”,而是需要上下游配套、产学研协同的“生态圈”。我们要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构建“四个生态”:第一,“产业链生态”,绘制“产业图谱”,明确每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关键环节”“缺失环节”,精准开展补链招商,比如电子信息产业,要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引进配套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效应;第二,“创新生态”,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比如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100万元奖励;第三,“人才生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产业人才需求清单”,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人才专属政策”,比如建设“人才公寓”,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购房补贴和租房优惠,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第四,“金融生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产业链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产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从“要素集聚”到“高效配置”,让资源利用更有“效益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刚需”,我们要打破“要素瓶颈”,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中。在土地供应上,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等评价体系,对低效用地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在劳动力保障上,加强与职业院校、劳务输出地的合作,建立“用工蓄水池”,开展“订单式”培训,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击“黑中介”“哄抬工资”等乱象,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能源保障上,落实“双碳”目标要求,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绿色生产、节能降耗,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差别化电价”,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优质企业提供“用能套餐”,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要素配置越高效,企业发展越顺畅,我们要让“好马配好鞍”,让优质企业获得更多发展资源

  四、以法治保障为“压舱石”,让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投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