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三)
一、准确把握形势任务
(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改变
三是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智慧增长
(二)我国总体的供需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三)支撑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重大改变
(四)驱动我国增长的底层逻辑发生重大改变
(五)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统筹做好“四篇文章”
三、大胆深化重点改革
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
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但同时也是中西部多数省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_机制”,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就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今天上午,XX书记、XX省长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大家听了以后都感到很受启发,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增强了发展信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加快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XX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底部支撑。
下面,我围绕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XX书记、XX省长讲话精神,结合XX同志通报的
……略……
层逻辑,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生产效率。但发展到了今天,工业化已经总体进入减量阶段,城市化已经总体进入收缩阶段,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重大逆转,未来的根本出路只能是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的更新提质,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精明增长,否则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城市空置。
(五)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过去40多年来,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所依靠的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高技术优势尚未形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双层挤压”国际竞争格局;以美国_西方国家近年来对中国进行系统性遏制打压,意图阻止中国获取高技术的能力,阻断中国工业的高级化进程,甚至迫使中国的低端工业向_大规模转移,我国面临的“转型迟滞、产业空心”风险明显增大。这就要求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更高水平融入世界经济循环。
在总体把握以上“五个重大改变”的同时,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县域经济运行中面临着高额债务、地产泡沫、园区低效、非法金融等突出问题,以及在_、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粮食能源、防灾备灾等领域存在的风险挑战。要坚持多维研判形势、精准应对挑战,要聚焦“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三大基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坚定不移,更加有力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做好“四篇文章”
要切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坚持目标牵引和问题导向,统筹做好“四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立体推动县域工业化。县域工业要有4.0,也要有3.0、2.0甚至是1.0;要有新兴产业甚至是未来产业,还要有传统产业特别是优势传统产业。当前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要推进园区管理_和运营模式改革,探索党政机构与园区管理机构合二为一等管理模式,切实降低园区运行成本,提升园区质量效益,推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土地资源更高效配置。
二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更多采取务实有效的生产模式尽力延长低成本优势,以引进和留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对低安全风险、低环境污染、低产品附加值的企业,采用“总部入园区、分厂到乡镇、车间进农家”的生产组织方式,就能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轻财政补贴负担。这一条应该是中西部地区打造产业转移“拦水坝”的关键举措之一,目前还有很大潜力。
三要坚持“三措并举”创新务实招商引资,一要依托资源优势寻找社会资本对接,更好地发展县域特色工业;二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寻找上下游关联企业,尽力做长产业链,逐步构筑产业生态;三要依托乡情优势大规模推动返乡创业,构筑坚实的县域经济微观基础。
第二篇文章:务实推动新型城镇化。怎样理解“务实”,就是要把重心放在城市更新提质和精明增长上。要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公共服务、重构县域城市商业生态等措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和精明增长。当前,城市化的外延式扩张告一段落,但内涵式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大势也没有改变。当今中国的人地矛盾,注定了只有推动城市化进程才能改变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状况,才能改变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逻辑是不能打破的。
第三篇文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的现实国情,实践中要坚持以公共服务均衡为基础、以城乡要素互动为关键、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切实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与创新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任务,真正筑牢现代农村的这“三根支柱”,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县域经济和乡村发展的实践看: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求牵引与市场导向,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新,提高农业供给的适配性、灵活度与竞争力,重构农业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要找到“建设标准是什么、资金来源在哪里、群众工作怎么做”三把钥匙,形成“办得到、能推广、可持续”的务实创新模式。
创新乡村治理,关键是要聚焦降低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两大直接目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以群众自治为基础,坚持智治、德治、法治相结合,重构乡村治理新格局。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