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素材库 首页

参观学习刘西有精神助力脱贫攻坚党课讲稿:立足本职学劳模,以学促干当先锋

10-28 笔杆子素材库
今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参观了刘西有同志纪念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被这位平凡而又不凡的农民“十二把镢头愚公移山、艰苦创业的壮举”所震撼,被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过硬的作风、亲民为民的情怀、永葆劳动的本色、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所感染。结合参观,下面让我们再次深入走进刘西有,了解其点滴事迹、感悟其道德情操、传承其劳模精神。
  刘西有,男,汉族,1925年生,1951年入党,历任马炉村互助组组长、农业合作社主任、马炉大队支部书记、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省贫协副主席,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1981年病逝,终年56岁。
  刘西有自小失去了父爱,大哥拉了壮丁,三弟被狼叼去了,家里就剩下了他、二弟和守寡的母亲。为了二弟和母亲的生活,12岁的他就上黄龙山当了放牛娃,一年360天除放牛外,每天天不亮就被赶起来担水、扫院子,稍有怠慢就会挨打受饿,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主人不吃的黑馍。苦挣苦熬一年到头,只能在腊月三十晚上回家与亲人团聚,他做梦都盼着有一天自己能和母亲、弟弟过上好日子,吃上一口饱饭。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的一天,刘西有从区上开会回来,把村里的7户农民召集起来,传达党中央“组织起来由穷变富”和“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精神,决定把村里的8个光棍汉子组织起来,成立商洛山第一个变工队。他的号召得到了大伙的响应。可人组织起来了,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劳动工具。为不影响开春大干一场,他和一个好伙伴冒着料峭的春寒,步行去百十里外的赵川的铁矿背矿石。在赵川,他俩以换工的方式起早贪黑,用20多天的时间换回了87斤生铁,于月底赶回了家乡,以同样的换工方式把毛铁打成了12把一尺长的虎牙镢。这年春天,刘西有的变工队肩扛12把崭新的镢头,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商洛是贫困山区,马炉大队更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炉岔沟,麻石头,十料庄稼九不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