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特别重视舆情引导工作,通过拍摄公安题材影视作品、举办公安颁奖晚会、创办文学杂志等方式,唱响了新时期人民警察忠于职守、一心为民的主旋律。但是,随着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加上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涉警负面舆情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围绕公安机关面临的舆情危机及应对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公安舆情危机的表现形式
(一)媒体负面报道。由于暗访、隐蔽拍摄等采访手段的日益普及和公众维权意识的普遍觉醒,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疏漏、错误或不当言行更容易被群众或媒体记者记录下来,成为新闻宣传素材,引发媒体的集中报道和后续报道。近年来,涉警负面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从河南的“赵作海冤案”事件到广州的孙志刚事件,从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到不久前发生的湖南“天价切糕”事件等,都使警察的形象和声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舆情危机。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已经超过5亿,形成了强大的信息传播网络,但是由于网民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和心理动机不尽相同,使得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一些案件当事人对民警执法行为存在质疑或不满,通过网络发泄情绪,甚至散布主观臆测的所谓“黑幕”,一些网民出于“义愤”进行跟风评论,形成以讹传讹的局面。个别民警或涉警人员行为不检,同样会成为网络舆论的众矢之的,如年初网上热议的“警花”王梦溪艳照事件,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给公安机关的形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三)社会公众谣传。一件涉警舆情在没有正式定论前,往往已经出现多个版本,使公众对公安机关产生诸多质疑。如去年悍匪周克华被击毙后,由于缺少现场击毙案犯的正面照片,很多群众质疑被击毙的到底是不是周克华本人,甚至产生了被击毙的是执行任务的便衣民警的谣传,许多网友纷纷要求……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某县应急管理局202x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