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治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关乎民生大计的大事,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了无数次河流泛滥的灾难,各个时代都有河流治理的记载以及著名的治河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河流治理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治理河流,在许多河流上都兴建了水库、大堤和引水渠道等,在河流利用和防洪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几年来,人们对治河的理论和方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不仅要考虑兴利防害,还必须考虑河流利用对生态的影响和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河流治理应该在满足当地河段的水资源开发和防洪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水系整体和上、中、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从国内外的治河实践和理论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明确河流治理的方向。
历史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如果迷失河流治理的方向,就会走弯路。莱茵河是德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中欧和西欧的第二大河,莱茵河的治理开始于19世纪中期,为促进航运、加强防洪和土地利用,人们开始了对莱茵河的渠化治理。通过人工裁弯,把弯曲性河流改成微弯型,使航运距离大大缩短。目前从上游博登湖至北海河口已全部渠化,沿河修建了10座大坝,用块石硬化河岸,缩窄和规顺河道,使莱茵河变成了一条人工控制的渠化河道。河道渠化后,阻力降低流速提高,河床冲刷下切数米,两岸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航道恶化,引水设施和港口设施搁置,危及护岸等建筑物安全。因洪水下泄速度很快,对下游造成很大威胁。为了控制河床冲刷下切,人们不得不每年投入巨资实施人工喂沙,每年喂沙20多万吨。类似地,欧洲多瑙河在渠化多年后人们发现,洪水下泄过快带来许多问题,而且规则归一化的河道失去了原来蜿蜒多姿的美感,许多人士提出要求回归自然化(renaturalization)。
美国密西西比河为减少泥沙淤积,促进航运,开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修建了几十座大坝、密集的丁坝群、顺坝群,采取护岸固滩、束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