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关乎事业兴衰成败,关乎民心向背。自_出台以来,全党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纵深推进正风肃纪,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XX镇党委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指挥部”,肩负着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生工程,唯有以“学查改”贯通发力,方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基层党组织的担当作为。今天,我以“勇担当、开新局,以优良作风赋能XX镇高质量发展”为题,结合我镇实际,与大家交流心得、共话使命。
一、观大势、明方位,精准把握基层作风建设的“时”与“势”
(一)在“四风”整治中看成效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雷霆之势推进“四风”整治,我镇积极响应号召,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开展多轮专项整治,会议数量同比下降30%,文件篇幅压缩25%,基层干部腾出手来抓落实的时间显著增加。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特征,如部分干部将会议“搬到”线上却换汤不换药,以“微信通知”替代实地调研,看似“指尖办公”实则“隔空指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穿上“隐身衣”,个别干部借调研之名行旅游之实,通……略…… 干部值班值守、服务窗口效能等进行常态化检查,去年共通报批评12人,诫勉谈话5人。通过抓常抓细,全镇干部纪律意识明显增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基本杜绝。
(三)以“制度创新”破“牛栏关猫”,扎紧织密制度笼子。针对过去制度执行“刚性不足”问题,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规,为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镇结合实际,创新“三务公开”数字化平台,将村级财务、惠民政策等信息实时公示,群众可通过手机APP查询监督,去年平台访问量超10万人次,受理群众咨询投诉237件,办结率100%。制度创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本上铲除了“微腐败”滋生土壤。
(四)以“标本兼治”破“病原体难除”,实现“治已病”与“防未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治标更要治本。我镇在查处违纪案件的同时,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对某村财务违纪案件,不仅严肃处理当事人,更组织全镇村支书开展警示教育,修订《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村账镇管”第三方审计机制。通过“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域”,实现了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深化拓展。
(五)以“人民立场”破“脱离群众”,厚植基层治理根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镇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每周至少2天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建立“民情日记本”,记录群众诉求。去年以来,全镇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2万户,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386件。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三、强担当、促落实,扎实推进“学查改”一体贯通
(一)以“四学联动”筑牢思想根基。一是学党章党规,明纪律红线。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逐条学习_及其实施细则,开展“纪律知识测试”,确保每名干部熟知“负面清单”,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二是学党的历史,汲奋进力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挖掘我镇“老党员先进事迹”,举办“作风建设故事会”,引导干部从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强化宗旨意识。三是学创新理论,提政治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分专题开展研讨,推动干部深刻领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内涵。四是学基层经验,增服务本领。组织镇村干部赴“枫桥经验”发源地考察学习,借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模式,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四查并举”精准查摆问题。一是查贯彻落实“宽松软”,看是否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现象。通过“飞行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环保政策落实等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查形式主义新表现,看是否存在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问题。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时长,推行“无会周”制度;优化考核指标,取消“无实质内容”的台账资料,让干部从“虚功”中解放出来。三是查隐形变异“四风”,看是否存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款吃喝等问题。运用大数据筛查手段,对镇内餐饮场所消费记录、干部电子支付信息进行分析,精准发现“四风”线索。四是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看是否存在推诿扯皮、“微腐败”等问题。设立“作风问题举报专线”,开展“纪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办结。
(三)以“三改联动”推动标本兼治。一是自查自改“照镜子”。组织全镇干部对照“4类12项”问题清单,开展“作风体检”,建立个人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实行“销号管理”。二是立查立改“动真格”。对群众反映的窗口服务效率低问题,推行“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对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去年共清退违规发放资金18.6万元,惠及群众213户。三是制度固改“筑堤坝”。针对查摆出的共性问题,修订《XX镇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建立“红黑榜”公示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评先评优、职级晋升重要依据,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
(四)以“监督合力”保障整改实效。一是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镇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建立“党委定期研究、纪委专项督查、支部具体落实”的监督体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群众监督参与度。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公开作风建设整改情况,邀请群众代表担任“作风监督员”,参与督查验收,让整改成效接受群众评判。三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强与财政、审计、公安等部门协作,建立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