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反腐,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纯正重点行业领域政治生态,必须树牢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紧紧围绕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清醒认识问题现状,积极构建内控机制,着力深化预警防控。
梳理近年来典型案例通报,经费管理、物资油料、科研攻关、医疗卫生、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是各类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区”“高发区”。剖析原因:一是思想“笆篱”筑得不够牢靠。重点行业领域人员面临诱惑考验多,容易成为被“围猎”对象,但各级还不通程度存在重业务轻廉政、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少数人自律不严,抱有侥幸心理,面对“诱饵”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二是制度“笼子”织得不够紧密。目前制度建设步伐还不能完全跟上正风肃纪反腐形势要求,一些领域制度规定不配套、有漏洞,让别有用心、心术不正者有机可寻。三是责任“螺丝”拧得不够严实。屡屡曝光的小官巨贪、低职级犯罪问题,充分说明“最后一公里”链路还未彻底打通,压力传导还有盲区死角,高压严治态势向末端延伸仍有差距。四是廉政“警钟”敲得不够响亮。少数同志把警示录像和忏悔材料当故事看、笑话讲,不能以人之错修正自己之过,嘴上喊廉政,心中无廉政,行为不廉政,因缺失敬畏导致我行我素、违法乱纪。五是监督“利剑”磨得不够锋利。重点行业领域专业性强,还存在外部监督难以深入、内部监督难以较真、自我监督难以奏效的局面,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个别重要敏感岗位人员长期脱离组织监督,成为发生违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要着眼正风肃纪反腐新形势新要求,把握重点行业领域特点规律,突出监督预警关键要害,坚持关口前移、防微杜渐,营造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的良好局面,努力把重点行业领域这个“重灾区”打造成为“示范区”。
一、要把准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一是在深悟党中央决策指示中把准定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重要论述,充分认清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到职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责任感抓好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决策指示落实落细。二是在助推强国复兴进程中把准定位。重点行业领域很多都是涉及广大党员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单位长远发展、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敏感事项,把行业领域问题整治好、风气搞纯正、工作抓规范,有利于凝聚力量,有利于培育优良作风,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三是在认清正风肃纪反腐形势中把准定位。重点行业领域的一些业务骨干、科研专家、顶尖人才,因严重违纪违法身陷囹圄,既给个人家庭带来严重后果,也给单位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构建预警防控机制,将事后查处追责转变为事前预警、事中监督,可以最大限度预防违纪违法问题发生,最大限度做到教育挽救,培塑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二、要找准风险,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厘清工作职责。本着依法治权、分权治理、便于监督的原则,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逐项明晰重点行业部门职能界面,逐个明确重要敏感人员岗位职责,逐一细化工作流程、内容、步骤、方式、时限等,实行程式化管理、精细化运作,对职责权限做到清晰明白、一目了然。二是摸排廉政风险。注重从巡视巡察、经济审计、信访调查、作风督查、问题通报中发现苗头倾向,从专项整治、形势分析、工作总结、检查调研中查找问题端倪,从日常工作、业务学习、人员管理、谈心谈话中听出弦外之音,把监督触角由“八小时以内”拓展到“八小时以外”,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摸准析透风险隐患,做到精准“点穴”、靶向治疗。三是评估风险等级。采取个人讲、群众提、组织评、集体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分析会诊,区分高、中、低3个等级,列出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法规清单、流程清单,为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预警监督,提供第一手资料及可靠依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