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说到做到。政治上,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搞“七个有之”,确保言行一致、令行禁止。
在我们党的组织内部,任何损害党内团结、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行为都必须严肃对待。近年来,我们党内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上述“七个有之”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危害了党内的政治生态,甚至可能削弱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与关系。
“七个有之”是指: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每一项行为,都是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严重损害,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极大不负责任。作为共产党员,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必须做到警钟长鸣、恪守党纪,坚决抵制一切破坏党内团结、损害党风党纪的行为。
本次党课的主题是坚决反对“七个有之”,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七个有之”的严重危害,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类行为的危害性,并思考如何筑牢政治忠诚,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1、深刻认识“七个有之”的严重危害
在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中,坚决反对“七个有之”是党员干部履行职责、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前提。若任由这些不良现象存在,就会对党组织的健康发展、党内政治生态及党与人民的关系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七个有之”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才能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优势,那就是高度的团结统一。团结是党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党内团结一致,才能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克难,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然而,“七个有之”中的“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和“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行为,直接导致党内出现裂痕,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威胁党组织的整体协调性和执行力。
以往历史中,不少地方的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因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现象而内耗严重,甚至导致了政治腐化和社会动荡。例如,唐代后期的牛李党争,不仅导致朝廷内部派系斗争不断,还导致了朝政混乱,给国家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全党上下的团结一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当前新征程中,若党内仍存在“七个有之”的行为,就会出现不同派系间的争斗和内耗,导致党内气氛不和谐,决策效率低下,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也将逐步丧失。
(二)极大损害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影响着党内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能够激发党内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相反,如果党内形成腐败、封闭、不正之风,党内政治生态就会逐渐恶化,最终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七个有之”中的“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和“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严重扰乱了党内的选举和干部选拔机制,破坏了党内的公平公正。例如,在某些地区的村级换届选举中,部分不负责任的干部通过贿选、拉票等手段当选,导致了基层党组织的不健康发展。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选人用人的正常秩序,不仅影响了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也导致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活力受到打击,党内风气逐渐堕落。
(三)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尤其在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党起到了指引和推进作用。然而,“七个有之”中的“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和“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则会严重妨碍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
脱贫攻坚战的成效,恰恰是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为了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然而,一些地方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党中央的指示阳奉阴违,表面上对扶贫工作做出积极回应,实际行动上却不落实,甚至有些地方干部利用扶贫项目为自己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不仅让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受损,还极大削弱了党组织的领导力,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四)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党的形象代表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是党能否顺利领导人民开展工作、赢得群众支持的核心要素。任何腐败和不正之风的行为,都会对党的形象造成直接损害。党员干部一旦陷入“七个有之”问题,党内形象将受到质疑,社会对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将大幅下降。
当党员干部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时,极其容易让群众产生党内存在权力交易、利益输送的错觉,进而影响到党组织的公正性和廉洁性。尤其是一些腐败分子的落马,他们的恶行不仅会让个人声名狼藉,更会对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人民群众的信任受到伤害,党和人民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若不及时纠正这些问题,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将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