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素材库 首页

在全市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04-16 笔杆子素材库

  目录/提纲:……

  一、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自觉

  (一)从“国之大者”领悟思政课的战略意义

  (二)从“教育规律”把握思政课的育人本质

  (三)从“城市使命”强化思政课的实践特色

  二、聚焦“关键要素”,构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体系

  (一)建强教师队伍,打造“乐教善教”的主力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乐学善思”的内动力

  (三)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螺旋上升”的内容链

  三、突出“实践导向”,打造思政课建设的特色品牌

  (一)实施“思政实践育人计划”

  (二)开展“时代新人培育行动”

  (三)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四、强化“保障支撑”,夯实思政课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二)加强资源统筹整合

  (三)完善督导评价机制

  五、激发“主体活力”,营造思政课建设的浓厚氛围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弘扬优良师德师风

  (三)营造全社会支持氛围

  六、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效能

  (一)在守正基础上创新

  (二)在传承基础上发展

  (三)在融合基础上突破

  ……

  在全市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奋战在思政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致以崇高敬意,向广大青年学子表达殷切期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青少年成长的“指南针”和“营养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近期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是要把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核心工程。下面,我结合调研思考,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自觉

  (一)从“国之大者”领悟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青少年成长环境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尖锐。思政课不

  ……略…… 

  育计划”,三年内培养50名市级骨干、10名省级名师。建立教师“双聘”机制,聘请党政干部、英模人物等兼职授课。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思政课教学成效纳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体系。在此特别强调,对思政课教师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关心关爱,落实专项补贴、职称倾斜等政策,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乐学善思”的内动力。针对“填鸭式”教学问题,推广“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法。鼓励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微课”“慕课”,让理论“活”起来。开展“思政课程+”行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形成协同效应。近期,我们将举办全市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评选优质课例100个,建立共享资源库,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师生。

  (三)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螺旋上升”的内容链。根据青少年认知规律,构建“小学启蒙、初中奠基、高中提升”的课程体系。小学阶段重习惯养成,初中阶段重法治观念,高中阶段重理想信念。开发《(城市名称)红色故事》《(城市名称)发展密码》等地方教材,将“精神”“经验”融入教学。建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科技前沿成果、社会热点话题纳入课程,增强教学针对性。

  三、突出“实践导向”,打造思政课建设的特色品牌

  (一)实施“思政实践育人计划”。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打造10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品线路。开展“千名学子访百企”活动,组织学生走进XX(企业名称)等龙头企业,感受科技创新力量。建立“思政实践学分”制度,将社会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校与社区、农村、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

  (二)开展“时代新人培育行动”。深化“红领巾心向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打造“XX(城市名称)青年说”融媒体平台,邀请优秀学子、道德模范线上开讲。开展“思政微课大赛”,发动学生用短视频、动漫等形式传播正能量。建立“思政导师”制度,为每所学校配备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形成育人合力。

  (三)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_机制。落实“一把手”听课制度,各级党委书记每学期至少听1节思政课。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思政家访”。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打击_信息,营造清朗环境。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县区教育督导评估,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严肃问责。

  四、强化“保障支撑”,夯实思政课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思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资源开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捐赠支持思政课建设。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思政课生均经费逐年增长。

  (二)加强资源统筹整合。整合党校、高校、社科机构等资源,建立思政课教研联盟。建设市级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承担课题研究、师资培训、资源开发等职能。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三)完善督导评价机制。建立思政课质量监测体系,从教学设计、课堂效果、学生获得感等维度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