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市关工委的职责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省关工委《关于开展202x年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X市关工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就今年以来我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等方式,着重了解和分析该项工作中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广泛征集如何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X市现有常住人口1047万人,其中18岁以下少年儿童约为163万人。在163万少年儿童中,本市户籍的仅占45.67%,非本市户籍儿童占比超过一半。此外,在暑假期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X,流动未成年人超过100万。市委、市政……略……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青少年个体的自身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对青少年的影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
(一)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在适龄阶段辍学,文化水平较低,对事物的认知缺乏正确的态度,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盲目崇拜他人,逞强好胜,遇事冲动、不计后果,对法律的了解更是一知半解,对犯罪行为乃至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进而犯罪。
(二)家庭监护不足。社会家庭中,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父母,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的责任人也包括父母。但在大部分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中,都出现了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有的家庭因为父母离婚、外出打工等原因,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很少与孩子沟通;有的家庭虽然完整,但是由于父母过度的宠溺子女和认识的偏差,对孩子缺乏管教,这也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学校监管不足。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文化教育和人格塑造最直接的场所。有的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足。有的老师忽视了同学之间拉帮结伙的不良交友现象,忽视了未成年人青春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没有及时的与家长沟通,间接造成了一些学生盲目辍学。
(四)不良文化冲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中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以及消极负面等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行程,增加其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并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控体系。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工作联动和资源共享,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政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加强市镇部门之间的纵向联动和家校社的横向联动,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强化事前宣教预防,教育、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推动相关法律、典型案例宣教进校园,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知识。强化事中监督警醒,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视情况对监护人发出《训诫书》《未成年人监护人履职告知书》等。强化事后跟踪防范,由工作人员采取电话随访、家庭探访等方式持续跟进监督。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丰富宣传渠道,深入报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依法惩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到有案必立、有案必查、有罪必究。公安机关要坚持以打开路,持续对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的凌厉攻势,形成强力震慑。检察机关要提前介入有重大影响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强引导取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审判机关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到宽容不纵容,对于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纵容,依法严惩,确保司法公正。执法部门对酒吧、宾馆、KTV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高发区域要定期巡查、重点巡查,尤其是夜晚、周末等时间段。同时,对发现的违法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特定场所的主体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着力净化互联网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引导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上网,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