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
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今天,通过重温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倍感深省,倍受洗礼。这两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年代,但更是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
……略……
斗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_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要“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宏伟蓝图,要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和恶劣的施工环境及简陋的装备,20万林县民众克服种种困难,历时10年,终于在太行山上,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起了157个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修成了宽8米,高6米,全场71公里的总干渠,以后又修成1500公里长的配套工程,土方工程量达1700万立方米。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景观。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书记、县长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他们身上,我们要学习他们身先士卒、无私奉献、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办事,为老百姓谋利益,他始终“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共产党人始终走在前面,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各级干部,都带头扛起工具与群众一起干。林县的群众说的好: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干部和群众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冬天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自己住工棚或山洞。粮食缺的时候,干部把馒头让给民工,自己吃糠菜。县委书记杨贵因挨饿晕倒在工地上。面对这样的党员和干部,群众怎么能不佩服,不追随。有了这样融洽的党群关系,还创造不出来什么样的人间奇迹?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躯,忍者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察风口、探流沙的时候。每当下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的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