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为社会心理服务注入“心”能量
XXXX街道作为典型的老城街区,始终坚持“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工作理念,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三个三”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效能,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突出成员单位,XX年XX率逐步下降,群众满意率达99%,街道社会满意度测评跃居全市第七,创成XX省平安街道,助力健康XX、平安XX建设。
一、坚持软硬并重,“三个建强”构建心网。聚焦“阵地、队伍、机制”三个重点精准发力,建强社会心理服务矩阵。一是建强服务阵地。构建“1+4+4”雁阵格局,高标准打造2400㎡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规范化设置社区心理陪伴室,配备电脑、饮水机、配套沙发、心理沙盘等用品,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入驻,采取预约制、电话访谈和上门咨询等方式,为辖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疏导等相关服务30余场次。利用静心阅读、修心舒缓、心灵熏陶等多功能空间,开展相关文化活动100余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建强服务队伍。与市精卫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川轻化人文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整合政府、专家、社会资源,建强“5+N”心理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心理咨询疏导、关系调适、精神慰藉、救助帮扶等服务,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互助联动、统筹兼顾”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格局。三是建强服务机制。统筹全街力量服务社区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周调度、月研判,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为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方向指导、问题解决、资源链接等提供全链条支撑。探索重度精神病患者“教育、疏导、干预”三位一体服务机制,实行“责任制+清单制”管理。形成规范管理、常态运行、制度保障的心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心理服务的快捷可及性。
二、坚持点面并行,“三个创新”解决心事。坚持远学鞍山、近学XX,创新线上+线下、一般+特殊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创新移动终端技术服务机制。开发“燊海云社治”移动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心理服务数据获取渠道,提升复杂数据的分析能力,覆盖四个社区,设置生活、养老、交友、融入服务四大板块,推出居民诉求“指尖”服务,全天候收集群众相关心理需求,及时处置和介入特殊群体人员的异常行为,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20余次,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最好的服务。二是创新“XX栋长1459”服务“V”机制。建立“线上最多反映一次,线下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创新“六步工作法”,将讲政治、明情况、有热心、有经验、有时间的居民动员起来,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息采集员、平安创建员、自治引导员,构建“信息获取—快速回应—联动解决—及时反馈—居民评价”五步闭环流程。发挥XX栋长身边人的优势从侧面收集精神病患者及心理障碍家庭生活信息,为卫生健康部门服务管理提供数据参考。XX年以来,收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诉求142个。三是创新特殊群体帮扶“井”模式。建立心理服务电子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建立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疏导干预四位一体“井”模式。分级建档、分类管理,形成“红黄绿”三色台账,及时收集、持续跟踪服务对象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为不同群体提供精准的社会心理服务。通过网格定期走访、部门季度协调、社工定时帮扶、社区按期回访,开展同伴支持活动,帮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文旅融合发展研讨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