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素材库 首页

理论文章:新媒体时代大中小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03-18 笔杆子素材库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与速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思政教育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中小思政教育作为构建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社会核心精神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实现有效融合,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面对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媒介技术的多样化手段以及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格局,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显不足,而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广覆盖特性,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要实现思政教育从内容设计到传播形式的高效衔接,必须充分挖掘新媒体潜力,突破体制内外的壁垒,形成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以更好地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中小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中小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展现出极强的网络适应能力与探索意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0岁至29岁的年轻网民已成为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正好覆盖大中小学生。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博等,以其互动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群体青睐,更通过多元化内容、实时更新和开放式交流,使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获得了认同感。这一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具体而言,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更高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并通过新媒体传播丰富多样的思政素材,例如视频、短文、微课等,有助于学生轻松获取信息,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新媒体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方向,精准推送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新媒体特有的社交功能也可以使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与同伴分享思政学习心得,在互动中深化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二)拓展思政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手段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大中小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借助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展到互联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新格局,并使得教师可以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场景。例如,“翻转课堂”利用课前视频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重点;“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雨课堂”通过实时互动提升课堂参与感,这些工具的结合,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其次,新媒体还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声、形、色等多维度素材,使得思政教育更符合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热点短视频、动画或实时新闻案例,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的普及推动了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中小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