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转变之“钥”,开启街道发展新局——在“作风转变年”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深刻领会“作风转变年”活动的重大意义
作风建设与党的形象
党的作风,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更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优良的作风,是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动彰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以“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在街道工作中,我们作为党的形象代言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秉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从而坚定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反之,若作风漂浮、敷衍塞责、以权谋私,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更会疏远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 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 良好的作风是推动事业进步的强大动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在街道的各项事业发展中,无数生动的案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挨家挨户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克服重重困难,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配合。经过改造,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
……略……
程,甚至可能使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关键要点,努力培养优良作风,为街道事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 紧扣战略部署要求 在强省会行动等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街道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找准切入点与着力点,积极融入战略大局,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经济发展方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积极挖掘辖区资源潜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为强省会行动贡献经济力量。 城市建设与管理上,以提升城市品质为切入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旧小区环境。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疏导等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社会民生领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切入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的投入。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就业困难、住房保障等,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层治理工作中,以提升治理效能为切入点,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着力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精准把握这些切入点与着力点,将战略部署转化为街道工作的具体行动,推动街道在“作风转变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强省会行动提供坚实支撑 。
以“破茧”姿态重塑思想根基
破除“守摊子”思维
“守摊子”思维在部分干部中表现明显,工作上满足于维持现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习惯于按部就班,遵循旧有模式,对新问题、新挑战缺乏主动探索的意愿。面对工作任务,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没有长远规划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树牢“答卷人”意识,首先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将街道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把每一项工作都视为对自己能力的考验。其次,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再者,要勇于自我加压,设定更高的工作目标,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工作取得新突破,在为群众服务的“考场”上,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 破除“等靠要”惯性 “等靠要”惯性严重制约街道工作的推进。持有这种惯性的干部,在工作中消极等待上级指示,依赖外部支持,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遇到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坐等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到位,错失工作良机。这种惯性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削弱了干部自身的能力和团队的战斗力,使街道发展陷入被动局面。 强化“冲锋者”担当,要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让干部深刻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增强主动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要赋予干部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够果断决策、迅速行动,以“冲锋者”的姿态投入到街道各项工作中,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 破除“差不多”心态 “差不多”心态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危害深远。抱有这种心态的干部,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只求大概、不求精准,满足于完成任务,而不追求高质量、高标准。这种心态导致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一些关键环节容易被忽视,小问题积累成大隐患,影响街道整体工作的推进和发展。长此以往,还会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良风气,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锤炼“绣花匠”精神,干部要注重细节。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谋划、精细操作,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工作成果严格要求,反复检查、精益求精。同时,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像绣花匠一样,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练就精湛的技艺,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支撑,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为街道发展贡献更多的精品力作。
以“塑形”举措优化服务效能
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
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被动响应”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待群众上门反映问题,对辖区内潜在的矛盾和需求缺乏主动察觉。这种模式不仅导致工作滞后,无法及时解决群众困难,还容易引发群众不满,损害政府公信力。
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要打造“行走的办公室”。具体而言,干部要定期深入社区、企业和群众中,主动收集问题和意见。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划分责任区域,确保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通过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同时,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对街道工作的信任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 ### 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存在诸多局限。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工作缺乏协调配合,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容易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影响问题的解决进度和质量。 构建“联动的指挥部”迫在眉睫。一方面,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另一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让新就业群体在党旗下“新”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