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明晰发展形势,把握项目谋划深远意义
(一)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聚焦环境质量改善,夯实美丽XX根基
(三)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展现XX担当作为
二、盘点过往工作,把准现存问题与挑战
(一)项目谋划前瞻性不足
(二)项目推进协调不畅
(三)项目储备质量不高
(四)项目监管能力薄弱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项目谋划实施
(一)紧扣工作目标,科学谋划优质项目
(二)抢抓政策机遇,拓宽项目资金渠道
(三)强化协同联动,提升项目推进效能
(四)提升项目质量,优化项目储备结构
(五)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四、强化能力建设,保障项目工作高效开展
(一)提升谋划能力,打造专业谋划团队
(二)优化推进机制,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三)健全考核体系,强化项目工作激励
……
在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不仅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载体,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全力推进美丽XX建设,协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此次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会,旨在深入领会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梳理过往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齐心协力为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谋划与推进谋篇布局,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明晰发展形势,把握项目谋划深远意义
(一)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助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升级。通过投资建设绿色生产技术改造项目,促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降低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催生新兴绿色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生态修复产业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优化全省产业结构。二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应用。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伴随着对前沿生态环保技术的需求,这将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例如,在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中,推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水污染治理项目中,促进先进污水处理、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发展。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还能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
……略……
示范项目、森林碳汇提升项目等,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展现XX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担当。三是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我省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交汇地带,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至关重要。通过谋划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重大工程项目,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项目、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项目等,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沟通协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协同、措施联动、信息共享,共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生态保障。
二、盘点过往工作,把准现存问题与挑战
(一)项目谋划前瞻性不足。一是对新兴领域关注不够。随着生态环境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等,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在过往的项目谋划中,我们对这些新兴领域的关注度较低,未能及时捕捉到相关机遇,导致在这些领域的项目储备不足,难以满足未来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需求。二是缺乏长远战略眼光。部分项目谋划仅着眼于当前的环境问题和短期目标,缺乏对未来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和预判。在项目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技术进步、政策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使得一些项目在实施后不久就面临着升级改造或淘汰的风险,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未能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生态环境领域的项目应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协同共进。但在实际谋划中,部分项目未能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不强。这不仅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也限制了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难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项目推进协调不畅。一是部门间沟通协作不够紧密。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如生态环境、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等。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等方面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二是省市县联动机制有待完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省市县三级之间的联动不够紧密,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省级部门在政策指导、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统筹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市县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市县之间在项目谋划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难以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是与社会资本合作存在障碍。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项目收益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报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项目储备质量不高。一是项目成熟度参差不齐。部分储备项目在前期谋划阶段工作不够扎实,项目可行性研究不深入,技术方案不够完善,投资估算不准确,导致项目成熟度较低。这些项目在申报上级资金支持或进入实施阶段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补充完善,影响了项目的推进效率。二是项目创新性不足。在项目储备中,一些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随着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项目的竞争力逐渐下降,难以满足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三是项目与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部分储备项目在谋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和需求,存在“为了项目而项目”的现象。这些项目在实施后,可能无法有效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项目监管能力薄弱。一是监管制度不完善。目前,我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流程不规范、监管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使得在项目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影响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监管技术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项目监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精准监管。然而,目前我省在项目监管中,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技术应用不足。这导致监管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三是监管队伍建设滞后。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监管工作专业性强,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但目前我省监管队伍在人员数量、专业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项目监管需求。监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掌握不够熟练,对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识别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项目谋划实施
(一)紧扣工作目标,科学谋划优质项目。一是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精准谋划。深入分析我省大气污染的成因和特点,结合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谋划一批针对性强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加大对工业污染源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移动源污染_等方面的项目谋划力度。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进一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清新的空气环境。二是针对水污染治理系统谋划。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谋划水污染治理项目。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项目的谋划,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开展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恢复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保障饮用水安全。通过系统实施这些项目,实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