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双减”政策落实推进会,目的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强化举措,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切实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下面,我结合我区实际,就“双减”政策落实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重大意义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国家发展层面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对……略…… 过重,而部分学生又“吃不饱”。同时,作业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此外,作业批改反馈不够及时、细致,不能有效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课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内容较为单调,主要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拓展性课程开设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专业的音体美、科技等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导致一些特色课程无法高质量开展。而且,课后服务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在课程安排、学生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
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仍需加强。虽然经过前期的专项整治,校外学科类培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有个别机构存在违规培训行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的方式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部分机构资质不全、教学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监管力量相对不足,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焦虑情绪,担心孩子成绩下降,仍然希望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顺畅,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未能有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三、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责任担当,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双减”政策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优化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质量
加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作业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法。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各学校要通过校园网站、班级群等渠道,每周公示学生作业内容和总量,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同时,加强作业批改和反馈,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评。
(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如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科技、体育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内教师培训、引进专业人才、聘请校外志愿者等方式,充实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学校考核、教师评优评先挂钩,激励学校和教师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同时,加强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三)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巩固整治成果
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巡查力度,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培训行为。加强部门协同联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加强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四)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凝聚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