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素材库 首页

浅谈激励理论在我国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10-29 笔杆子素材库

  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引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即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调动者的行为向组织期望的方向发展。激励是一个复杂过程,要充分考虑人的内在因素。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用公式表示即:工作绩效=工作能力X工作积极性。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属于稳定因素,而工作积极性是不稳定因素。因此,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一定时,其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积极性的高低,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激励力量的大小。所以,激励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激励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 能不断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钻研、竞争”的学风。通过学习和实践,人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当然,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激励是其中最能发挥效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激发教师自身的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钻研新课改、尝试新教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
  2.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高效、创新”的教风。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研究发现,一般部门的工作人员仅需要发挥出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的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作用所致。这就表明,一个人能力再高,如果激励水平很低,缺乏足够的自动力,也必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绩;反之,一个人能力一般,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励,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也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
  3.能够加强学校凝聚力,形成“奉献,团结”的校风。教师既是管理对象,又是依靠对象,校长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办好学校,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不能将教师定位为一般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