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机关作风建设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动员全院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整治机关作风顽疾,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作为纪委书记,我结合近期监督执纪中发现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永恒课题,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正处于深化医改的关键期、群众健康需求的爆发期、行业监管的严格期,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医院形象、医患关系和事业发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紧抓实。
(一)作风建设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医院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主阵地,机关作风直接体现党的宗旨意识。近年……略…… 赢得宝贵时间。
(三)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往往交织共生。有的干部从一顿饭、一瓶酒开始滑向深渊,有的利用职务便利在药品采购、设备招标中谋取私利。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x年全国医疗领域立案5.2万人,其中涉及作风问题的占比达68%。例如,河南省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原主任孙某某收受医疗器械公司回扣90.43万元,导致试剂采购成本虚高3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医保科科长任某某收受医药企业财物120万元,帮助其违规统计销售数据。这些案件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必须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某省纪委监委在专项整治中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空白村”巡诊补助被违规发放,涉及资金超百万元,暴露出作风问题在基层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二、突出重点,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一)强化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一是开展专题警示教育。近期,我们将组织全院观看医疗领域腐败警示片,通报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二是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将作风教育纳入新职工入职培训、中层干部轮训必修课,开展“服务标兵”“廉洁科室”评选,营造崇廉尚洁氛围。三是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对重点岗位人员定期约谈,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二)强化制度约束,扎紧纪律笼子。一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针对药品耗材采购、人事招聘、基建工程等高风险领域,修订《“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细则》,推行重大事项全流程记录和终身负责制。二是优化服务流程。由纪委牵头,联合医务科、护理部开展“走流程”专项行动,以患者身份体验挂号、缴费、检查等环节,发现并整改流程堵点。三是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设立作风问题举报专线,对群众投诉实行“首接负责制”,要求48小时内反馈处理结果,对拖延推诿的科室和个人严肃问责。
(三)强化监督执纪,保持高压态势。一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四风”隐形变异问题,重点查处违规吃喝、收受红包、私自收费等行为。某市纪委监委在专项行动中查处“红包”问题23起,处理人员31人,形成有力震慑。二是运用“大数据”监督。对接医保、审计等部门数据平台,对异常用药、过度检查等问题实时预警。某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医院“同一患者短期内重复开药”线索,查处违规医生5人,追回医保资金80余万元。三是推行“阳光政务”。在门诊大厅、官网公开科室职责、办事流程、收费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某医院实施“二维码扫码评价”,将患者评价与科室绩效挂钩,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三、压实责任,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必须构建“党委主导、纪委主推、部门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压实主体责任,做到以上率下。各科室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作风建设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督办。例如,某省三甲医院建立“作风建设周例会”制度,要求科室负责人每周汇报整改进展,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作风问题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某市医院实施“分管领导包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