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与政治站位方面。一是理论学习深度不足,政治领悟力有待提升。对_精神的学习存在“碎片化、浅表化”倾向,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习惯于“应付式”学习,未能将_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通起来理解,导致政治领悟力不足。例如,虽能熟记“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具体条款,但对“_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做到的基本要求”这一核心要义理解不深。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对《条例》中关于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操办婚丧喜庆等条款的学习,仅停留在背诵条文层面,未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二是政治站位有待提高,战略思维欠缺。在落实_精神时,缺乏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高度认识其战略意义,缺乏“国之大者”的政治视野,未能……略…… 意识淡化。例如,在参加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时,虽未接受高档菜肴,但对“接受土特产”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虽未大操大办,但存在“化整为零”分批宴请现象。二是纪律执行不够严格,制度执行存在“弹性”。在执行考勤制度时存在“老好人”思想,纪律规矩意识不强,存在“好人主义”倾向,对制度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导致纪律松弛。例如,对个别同事迟到早退行为未及时提醒,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在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先用车后审批”现象,虽未造成损失,但违反了“厉行勤俭节约”要求。
(四)担当作为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一是担当精神不足,存在“怕担责”心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怕担责”心理,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例如,在某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中,因担心引发矛盾,未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导致问题久拖不决。在推进改革创新时,存在“求稳怕乱”倾向,对“容错纠错机制”理解不深,不敢大胆尝试。二是群众工作能力欠缺,联系群众存在“形式主义”。在联系群众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群众观念淡薄,缺乏“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情怀,导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满意度不高。例如,在某社区走访中,虽收集了群众诉求,但未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接访即办结”思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跟踪回访。
(五)生活作风与家风建设方面。一是生活作风不够严谨,存在“享乐主义”倾向。在社交活动中存在“讲排场”现象,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对“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认识不足,导致生活作风不严谨。例如,在一些聚会场合时,为显示“身份”,主动要求安排高档餐厅。在个人消费中,存在“攀比心理”,追求品牌服饰、电子产品。二是家风建设重视不够,存在“重物质、轻精神”倾向。对家属子女教育存在“重成绩、轻品德”倾向,对家风建设认识不足,缺乏“修身齐家”的自觉,导致家庭助廉作用发挥不充分。例如,在子女择校时,过度关注学校名气,忽视品德教育。对家属经商行为缺乏监管,虽未发现违规问题,但存在“利益输送”风险。
二、整改措施
(一)深化理论武装,补足思想短板。针对理论学习碎片化、学用脱节等问题,系统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每月精读1本党的理论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运用。每周参加党支部“微党课”研讨,主动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修正案等最新理论成果,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同时建立“问题导向学习法”,针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分管领域工作难题,定向查阅政策文件并提炼实践方案,确保学以致用。
(二)端正工作态度,力戒消极敷衍。聚焦工作标准不高、效率偏低等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完成时限”双_机制,每日上班前梳理重点工作并标注优先级,下班后复盘完成情况,对未达标事项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策略。推行“首办责任制”,对群众咨询、企业诉求实行全流程跟踪,确保问题解决率达100%。每月开展1次“对标先进”自查,对照优秀党员案例查摆自身在创新意识、攻坚韧劲上的差距,制定专项提升计划。
(三)强化服务意识,密切群众联系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