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当前,我们要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以“学查改”一体推进为抓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高标准要求,全面深入查摆问题,刀刃向内找差距。一是树立高标准意识,强化自我革命精神。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导向。领导干部要主动对标党中央要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审视自身问题。例如,在会风文风上,要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空转”等形式主义。在公务活动中,要严守“轻车简从、简化接待”规定。在调查研究中,要避免“走马观花”“盆景式调研”等表面文章。需建立“问题导向”思维,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问题查摆“见人见事见思想”。二是拓宽问题收集渠道,构建多元监督网络。查摆问题不能闭门造车,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一方面,通过设立“线上+线下”意见箱(如政务APP、微信公众号留言板)、开展“基层蹲点调研”“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群众投诉热点、舆情焦点,精准锁定作风顽疾。例如,某地通过分析12345热线数据,发现“会议过多挤占基层时间”成为高频问题,随即开展专项整治,会议数量同比下降30%。三是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实施动态销号管理。对查摆出的问题需分类建账、靶向施策。例如,精简会议活动,重点整治“层层开会”“陪会现象”。改进调查研究,用好“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访机制。规范公务接待,严查超标准接待、违规报销等问题。。同时,实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单联动,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限,定期通报进展,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二、突出实的举措,推动整改落地见效,靶向发力破难题。一是细化整改措施,强化精准施策。针对不同问题类型制定“一事一策”整改方案。例如,推进会风文风整治,推行“无会周”“合并开会”“视频会议”,文件篇幅压缩20%以上。推进调查研究提质,建立“调研成果转化率”考核指标,要求领导干部每年形成1-解决实际问题的报告。规范公务接待,开发“公务接待线上审批系统”,实现经费、标准、流程全透明监管。同时,通过“周调度、月评估、季考核”机制,确保整改任务落地。二是创新工作方法,赋能效能提升。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作风革新,在调查研究中,运用无人机航拍、遥感监测等技术,精准掌握基层实情。会议管理,推广“移动办公平台”,压缩非必要会议时间50%。在服务群众中,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群众办事平均耗时减少40%。。此外,通过“干部擂台赛”“效能红黑榜”等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三是完善制度机制,筑牢长效防线。将整改经验固化为制度成果,强化会议活动制度规范,明确“无实质性内容会议不开”“陪会人员不超过3人”。强化廉洁自律机制,建立“八小时外”行为负面清单,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同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纳入年度考核。
三、发扬硬的作风,确保整改取得实效,一抓到底见真章。一是保持坚定定力,发扬斗争精神。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整改任务一抓到底,做到“三不放过”,问题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群众评价未达标不放过。例如,某市针对“调研走过场”问题,连续3年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率从45%提升至82%。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层级链条。构建“四级责任体系”,党组要落实主体责任,将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一把手要扛牢第一责任,实行“整改任务包保制”。班子成员要落实好一岗双责,分管领域整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纪检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开展“嵌入式”专项督查。。通过签订责任状、公开承诺等方式,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闭环。三是注重工作实效,坚持结果导向。建立“三维评价机制”,群众满意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匿名测评。发展贡献度,将整改成效与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等实绩挂钩。作风转变度,运用大数据分析干部履职行为变化。。对整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问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