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部署要求,总结分析全县审计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县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了年度审计工作情况,各位委员结合分管领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会后请相关部门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审计监督的时代使命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把“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县委书记,我深刻认识到,审计不仅是经济监督,更是政治监督,是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催化剂”,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守护神”,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我县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政策……略…… 严查截留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
第二,突出风险之审,筑牢经济发展底线。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审计工作要增强风险意识,重点关注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安全生产等领域。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债务要穿透式审计,揭示隐性债务风险;对金融领域要关注不良贷款、非法集资等苗头性问题;对安全生产要检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执行等情况,推动源头治理。近期,某邻县因安全生产投入审计缺位导致重大事故,教训极为深刻,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第三,突出权力之审,强化廉政建设屏障。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严肃查处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腐败问题。比如,去年我县查处的某局局长利用职权插手工程谋取私利案件,最初线索就来源于审计发现的招标程序违规问题。要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同时,要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探索“智慧审计”模式,提升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整改“回头看”,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闭环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严肃问责。
三、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审计监督新格局
审计监督不能“单兵作战”,必须强化系统集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审计”工作格局。要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形成“攥指成拳”的监督合力,具体从三个维度发力:
第一,健全制度机制,织密监督网络。以制度为纽带强化统筹协调,修订完善《县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审计计划与干部考核、纪检监察的联动机制。近期,县委组织部与审计局联合创新建立领导干部“审计政治画像”档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深度挂钩。下一步,对审计反映问题集中、整改不力的单位“一把手”,由组织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开展专项约谈;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及时启动提醒谈话程序,做到“咬耳扯袖”常态化。同时,探索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红黄蓝”分级移送机制,确保问题整改与追责问责无缝衔接。
第二,深化贯通协作,凝聚监督合力。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审计+纪检+巡视+财政”的协同监督模式。建立审计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双向移送”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第一时间移送纪委监委;对纪委监委查处的典型案例,纳入审计重点关注范围,剖析共性风险。针对巡视巡察反馈的突出问题,建立“巡审联动”项目库,优先安排教育医疗、工程建设等领域专项审计,形成“政治体检”叠加效应。在财政监督方面,推动审计与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对财政评价等级较低的项目开展穿透式审计,织密“财政+审计”双保险。
第三,延伸监督触角,打通基层末梢。推动审计监督向基层延伸覆盖,建立“乡镇审计工作站+村(社区)审计联络员”的立体化体系。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设立审计工作站,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惠农补贴发放、集体“三资”管理等开展常态化审计。选取30个重点村(社区)试点审计联络员制度,优选熟悉村务的党员或村民代表,经过专业培训后负责收集群众诉求、监督村级财务公开。针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问题,开展“百村审计”专项行动,重点核查资产租赁、土地征收补偿等领域,目前已规范合同126份,追缴资金380余万元,让审计监督直通群众“家门口”。
通过制度赋能、协作破题、基层发力,真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监督网络,让审计利剑既高悬于庙堂之上,也深扎进田间地头。
四、加强党的领导,锻造新时代审计铁军
审计工作的成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审计机关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两个维护”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县委将定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