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统领,按照"全域整治、示范引领、长效管护"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着力绘就"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谋篇布局强根基,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
(一)高位推动明方向。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千万工程"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5个专项文件,建立"周调度、月考评……略…… 存垃圾2075吨,整治"五堆十乱"8560处,创建"美丽庭院"3886户。
(二)污水治理"净化战"。采用"集中处理+分散治理"模式,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8座、村级处理设施23个,推广"小三格+大三格"处理池486个,覆盖439个村民小组。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清理河道沟渠120公里,治理黑臭水体15处,污水治理率达32%。推进"厕所革命",改建卫生户厕2.07万座、公厕281座,行政村公厕覆盖率100%。
(三)村容村貌"焕新战"。开展危旧房整治专项行动,拆除违建1200处、空心房560间,改造农房风貌890户。实施"绿美乡村"工程,种植苗木6.5万株,村庄绿化率达54%,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3个。打造"四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2300处,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景观体系。
(四)示范创建"引领战"。建成县级示范村83个、乡镇级170个,培育XX镇XX村等3个省级样板。举办现场观摩会4次,推广"积分制""红黑榜""门前三包"等经验,2个案例入选省级典型。2025年第一季度,群众满意度达92.3%,较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
三、长效管护促长治,健全"三项机制"固本强基
(一)网格管理机制。将全县划分为1200个治理网格,实行"双长负责制"(网格长+保洁长),落实"三查三改"(自查、互查、督查,即查即改、限期整改、问责促改)。开发"智慧环卫"平台,实现垃圾清运、设施维护等实时监控,问题整改率达98%。
(二)考评激励机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对排名前2位的乡镇奖励50万元,后2位的约谈整改。建立"星级农户"评选制度,季度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三)多元运维机制。组建乡镇管护队12支,推行"企业托管+群众监督"模式,保障32个污水处理设施、138个垃圾处理点正常运行。设立村级公益岗位200个,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构建"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管护体系。
四、对标对表补短板,明确"三大方向"持续发力
(一)聚焦短板弱项抓提升。针对部分村庄污水管网老化、垃圾分类不到位等问题,实施"百日攻坚"行动,计划新建管网50公里,新增分类垃圾桶1.2万个。开展"回头看"专项督查,建立问题台账217项,实行销号管理。
(二)强化产业融合促发展。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结合,培育"美丽经济"新业态。打造XX茶文化体验区、XX公路生态走廊,带动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