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引言
二、多波段光源特点
(一)激发光源
(二)X光
三、比传统照相技术的优势
(一)被火灾现场熔融物包裹的微小痕迹
(二)不相溶的液体痕迹
(三)人体表面的烧伤痕迹
(四)建筑构件的破坏程度
(五)环境光下无法量化的火灾痕迹
四、多波段光源在火灾痕迹物照相中的运用
(一)X光检测微小金属元件
(二)发现或记录不相溶的液体痕迹
(三)发现并记录愈合或轻微的烧伤痕迹
(四)记录火灾现场建筑构件的多种特性
(五)对特定痕迹的量化作用
五、结束语
……
多波段光源在火灾事故现场勘验中应用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以多波段光源技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为例,对多波段光源技术在火灾痕迹发现和照相取证中的优势进行了简介 ,如火灾事故现场中的特殊痕迹和隐蔽痕迹的拍照及记录等,该技术已在火灾事故现场勘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言
在火灾现场勘验中,多数情况下用普通照明光源(或自然光)来对痕迹物进行拍照记录,但某些痕迹物证,在普通照明光源下是难以发现和拍照固定的,用多波段光源作为照射光源,能拍摄到普通光源照射下无法发现的痕迹,如火灾事故现场熔融物包裹的微小痕迹、不相溶的液体痕迹、特殊烧伤痕迹等,多波段光源对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拍照技术已是近年来有关部门现场勘验的常规技术。
二、多波段光源特点
(一)激发光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核周围运行着电子,一般情况下电子总是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通常称之为基态。当电子在受
…………
的熔融物直接观察其内部结构,这不仅会破坏物证的完整性,也未必能将其内部所有的痕迹观察和拍摄记录下来。被破坏的痕迹、物证势必影响火灾调查的进度和物证的客观性。
(二)不相溶的液体痕迹
火灾被扑灭后,火灾现场地面积水上往往会漂浮不溶于水的液体漂浮物,火灾调查人员不能直观的判断漂浮物的理化特性,以确定调查的方向。如漂浮在水面上的各种脂类物质,很难被调查人员及时发现,而传统照相技术要通过较长的准备时间和多种器材设备连用才能拍摄记录,操作过程复杂且在准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证据的灭失。
(三)人体表面的烧伤痕迹
传统照相技术很难将一些烧伤较轻或愈合淡化的人体表面烧伤痕迹客观记录。在一些火灾中,逃生人员、放火嫌疑人等在火灾中会出现被火烧伤的情况,如果火灾调查周期较长,人员体表的烧伤较轻,在找到或确定受伤人员后,随着烧伤痕迹的愈合淡化很难被肉眼所发现。
(四)建筑构件的破坏程度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调查人员大多通过回弹仪等设备测量过火后的混凝土墙、砖墙、水泥地面等建筑构件强度。传统的照相技术仅能记录火灾现场各类建筑构件过火后的变色、变形等情况,无法对其导热系数、比热性能等特性进行直观记录。如混凝土建筑构件在过火后密度、导热系数、比热性能等参数的变化,无法通过传统照相技术记录混泥土建筑构件上的细微裂痕、渗水情况(灭火时产生)以及墙面抹灰层过火后的空鼓情况。
(五)环境光下无法量化的火灾痕迹
在火灾现场中,最常见的是各类物质过火后的燃烧残留物(炭化物、灰化物)和烟熏痕迹。火灾现场在环境光下,整体以黑色为主要色调。特别在烟熏痕迹的勘验中,烟熏痕迹的轻重程度很难通过传统照相技术反映出来。
四、多波段光源在火灾痕迹物照相中的运用
(一)X光检测微小金属元件
当火灾调查人员在火灾现场遇到各类熔融物包裹的金属元件时,可使用便携式X光机的X光透视技术,对熔融结块进行多角度观察和记录其内部金属元件的受损情况、形态、种类、结构等,快速发现并拍摄记录电气线路及元器件是否存在熔断或击穿等故障。通过X光透视技术,能清晰看到插线板有7个插片插入插线板,由左向右第二个插座断路。
(二)发现或记录不相溶的液体痕迹
在火灾现场的积水中,不溶于水的微小液体漂浮物很难在可见环境光条件下被肉眼捕捉到。根据反射率公式:R=(n1-n2)^2/(n1+n2)^2,绝对折射率公式:n=c/v、n=sinγ/sinβ,折射率与波长公式:λ=λ/n,可知,光的波长越小其在进入不同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同一入射角度的情况下,水和其表面漂浮液体的放射角度也不同。因此,在火灾现场中,可利用可见光中波长较小,中心波长为415纳米,波段宽度范围较小(400nm—432nm)的紫光对现场的积水侧向布光,在布光点的相对位置观察并拍摄积水的表面是否有其他液体的漂浮物。利用波段宽度范围较小的紫光能清晰记录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花。
(三)发现并记录愈合或轻微的烧伤痕迹
在火灾中轻微烧伤的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其皮肤的烧伤痕迹将不明显。皮肤在烧伤后会引发炎症并造成黑色素的沉积,正常皮肤在蓝光(450nm)和紫光(415nm)的照射下可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而黑色素会吸收紫外线及蓝、紫光,无荧光反映。因此可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