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街道党工委的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交流研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围绕“四个带头”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根源深入进行剖析,明确了整改措施。下面,结合此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理论武装的“深耕者”缺位,学习流于表面。作为支部书记,本应是理论学习的“头雁”,引领党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沃土里深耕细作。但在实际学习中,我却成了浅尝辄止的“观光客”。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进程杂乱无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比如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时,没有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分专题、分板块深入钻研,党员们对理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未能领悟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在组织集体学习时,形式单一,多是念文件、读报告,互动交流少,缺乏深度研讨,难以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动力,使得理论学习成为“走过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等未能在学习中得到有效强化,理论武装的“深耕者”缺位,让学习流于表面。二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失位,学用脱节吊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可我却在这关键环节上“掉链子”,成了知行合一的“掉队者”。在面对街道发展的难题,如社区治理创新、民生服务优化时,没有充分运用所学的创新理论知识去分析……略…… 钝化。三是纪律作风“紧箍咒”松劲。纪律作风建设是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在工作中,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监督管理存在漏洞,没有充分发挥纪律作风“紧箍咒”的作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个别党员纪律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散漫。在执行党的纪律规定时,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没有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执纪。在工作中,缺乏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遇到问题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情况,影响了支部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一是为民服务“初心弦”松弛。作为支部书记,本应将群众利益置顶,可我却在工作中偏离了航道。深入辖区调研次数寥寥,与群众交流甚少,未能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常常拖沓,缺乏将群众“心上事”当作“上心事”的热忱。没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一些惠民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未充分发挥政策的利民效应,导致群众满意度下降,这是对服务群众初心的背离,亟待重新绷紧这根弦。二是模范引领“旗帜色”黯淡。作为机关支部书记,我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主动担当意识欠缺,多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在面对支部发展难题时,没能积极出谋划策。与支部成员沟通协作不足,使得整体工作缺乏凝聚力与高效性。很多计划仅停留在口头,落实时大打折扣,忽视细节,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让党员模范这面旗帜的颜色不再鲜亮。三是创新突破“动力源”不足。在遵规守纪的基础上,创新是推动支部发展的关键。但我在工作中,过于求稳,害怕出错,不敢大胆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面对新形势下的工作挑战,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导致支部工作缺乏创新性与前瞻性。对新政策、新技术在支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不够,未能充分激发支部工作的活力,成为制约支部发展的瓶颈,亟待激活创新这一动力源。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律己标杆“校准度”偏差。作为支部书记,本应是廉洁自律的表率,可受外界因素干扰,我律己的标准逐渐降低。工作中自我调控能力不足,曾经雷厉风行的劲头被拖延、敷衍替代。对待日常工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忽视了在支部成员中树立良好榜样,导致纪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松弛,没能给支部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偏离了从严治党对个人作风建设的要求。二是支部建设“驱动力”不足。我对支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短板,在抓培训上,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党员成长需求;抓管理时,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存在人情化管理的情况;在打造支部特色方面,缺乏创新思维和长远规划。工作中时常出现懈怠心理,致使支部工作推进缓慢,质量不高,严重削弱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支部建设中的驱动力。三是群众工作“黏合剂”失效。宣传政策时,方式方法简单,未能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疏导情绪方面,缺乏耐心和技巧,导致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化解矛盾工作也做得不到位,没有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与辖区企事业单位联系不紧密,没有充分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和群众沟通交流少,使得支部与群众之间的“黏合剂”失效,不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深入落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理论武装“浮于表”,思想引擎动力不足。作为支部书记,本应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引领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然而在学习上却漏洞百出。对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规划,总是“临时抱佛脚”,碎片化学习,没有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以工作繁忙为托词,逃避理论学习,学起来也是浅尝辄止,未深入思考理论与街道工作实际的契合点,没有把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动力,导致工作开展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引,服务机制漏洞频出,政策宣传无法触及群众,严重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宗旨初心“蒙了尘”,群众路线践行失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根本宗旨,可我在工作中却渐渐偏离了这一初心。主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的次数越来越少,与群众的关系逐渐疏远。对待群众诉求,总是等问题找上门才去解决,缺乏主动作为的精神。面对棘手问题,不是想着如何攻坚克难,而是选择推诿躲避,究其根源,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理解不深、践行不力,导致在工作中无法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三)党性锤炼“缺火候”,进取精神悄然褪色。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立身之本,但我在这方面有所松懈。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渐被贪图安逸的思想所取代。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机械照搬,缺乏灵活变通和创新思维,对领导意图的理解也出现偏差。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安于现状,满足于过往成绩,缺乏开拓进取的动力,使得党性修养这门“必修课”没能达到应有的火候。
(四)纪律之弦“未绷紧”,工作效能大打折扣。纪律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在工作中却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纪律约束机制。对自身和支部成员的工作要求不高,工作规划混乱,面对多项任务时手忙脚乱,只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存在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