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镇村联动发展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一是发育程度较低
二是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
四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二、抓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
一是注重规划的前瞻性
二是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
三是注重规划的整体性
三、壮大小城镇的产业支撑
一是在产业选择上发挥比较优势
二是在产业培育上要发挥规模优势
三是在壮大产业上要发挥创新优势
四、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
一是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居住与生产的关系
五、努力创建美丽宜居村镇
一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二是保持农村原有风貌
三要彰显乡村特色
四要创建品牌
五要尊重农民意愿
六、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
一要控制农村无序建房的势头
二要严格落实“八不准”要求
三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七、促进镇村一体化发展
一是解放农村生产要素
二是推进镇村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三是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拓宽镇村建设投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二是整合落实配套资金
三是创新投资_机制
九、增强镇村联动发展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
……
在全省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强化举措,不断提高我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昨天下午,我们实地察看了XX市几个乡镇的镇村联动工作情况,我感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镇村联动发展势头很好,尤其是百强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刚才,又听了XX市、XX市、XX市以及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的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完全赞同。等下XX同志、XX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镇村联动发展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镇村联动是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创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解决人的空间布局问题。据研究,先行城镇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外来移民国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法国、德国、日本等以原住民为主,且人多地少,有传统农耕文明的国家,城镇化率的峰值是65%左右。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比较理想的人口布局是形成三个“三分之一”,即人口三分之一在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镇,三分之一在农村。我国人口多是最大的国情,人口不可能像欧美国家一样都涌进大中城市,小城镇是大城市不可或缺的“拦水坝”。如果没有小城镇提供
……略……
放、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二、抓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
城镇建设的结果是刚性的,一旦定型,难以扭转,难以恢复。许多地方出现的“城市病”,在有的小城镇也开始显现。出现“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即使有规划也不严格实施。因此,我们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科学配置城镇和乡村资源,决不能犯刚性错误。
一是注重规划的前瞻性。既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搞所谓的“先上马,后规划”、“干一段,看一段”;也不能因为现有人力、财力的限制,就降低规划标准,不能再干“今天建、明天拆”的事,要给后人留下财富,留下空间,不要留下包袱和遗憾。
二是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要按照镇村联动由市县主导向乡镇主导转变的要求,充分发挥乡镇一级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当地历史沿革、地域文化和群众意愿,合理确定镇村规模。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结合建筑特色、山水风光、地貌环境,实现高标准的科学规划建设。
三是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在完善提升县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指导抓好乡镇总体规划,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构建县城—乡镇—中心村—基础村的规划框架,形成功能互补、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全域规划体系。
三、壮大小城镇的产业支撑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如何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城镇融合,各地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入挖潜,打造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而不能拿着金碗讨饭、守着青山喊穷。
一是在产业选择上发挥比较优势。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立足长远,明确产业定位,以农产品种养加工、小微企业孵化、现代服务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产业,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二是在产业培育上要发挥规模优势。小城镇本身体量小、产业弱,培育产业不宜全面开花,不要乱刮风,要拽紧拳头。我们不能小看村里镇里的小东西,小东西往往可做成大产业。比如,温州把一个纽扣、一个打火机做成一个面向全球的大产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度,合理运用品牌效应,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要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色的农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科学推动产城镇融合、城镇村联动。
三是在壮大产业上要发挥创新优势。要主动适应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大胆创新经营理念、经营思路。要善于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商贸、物流、金融、咨询、加工型企业向农村延伸。要鼓励城市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
四、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集聚周边农村人口、全面XX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今后一段时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公共服务,对于保障小城镇正常运行、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绿化、环卫、环保、减灾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反对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二是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关系。重点解决防洪排涝及地下管线问题。我省很多小城镇“逢雨必涝”,主要原因是防洪标准不高、地下排水管网不配套。各地在规划建设小城镇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完善防洪排涝规划,下大力气改造地下排水管网,逐步解决排涝问题。
三是处理好居住与生产的关系。小城镇要建设,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要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求,逐步把小城镇的住房建设纳入全省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进镇居民安居乐业的需求。
五、努力创建美丽宜居村镇
绿色生态是XX最大的优势、最好的名片。我们要以美丽宜居小城镇和村庄创建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镇村环境质量。
一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搞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巩固“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继续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抓好农村重金属污染治理,严格保护好森林、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
二是保持农村原有风貌。要立足现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突出显山露水的建设理念。在村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山坡、小溪、池塘等自然资源,依山傍水,体现生态美、景观美、环境美。抓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的脉络,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三要彰显乡村特色。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省村镇建设的突出特色。要充分利用历史遗存和人文禀赋,将自然生态环境、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小城镇和农村特色,彰显个性,建设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