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和成效
(一)企业党建全面加强
(二)企业规模增速明显
(三)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四)企业改革有力推进
(五)企业风气向好向上
(六)企业关爱暖心走心
二、开启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三、开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以深度融合为抓手,全面提高党建质量
(三)以党管干部为原则,全面锻造过硬队伍
(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全面营造清净环境
(五)以立心铸魂为目标,全面激发奋斗豪情
(六)以强企富工为己任,全面提升幸福指数
……
国企党委书记在公司党代会上的换届工作报告1.2万字
改革创新再出发,接力奋进谋新篇,为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而不懈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创新再出发、接力奋进谋新篇,为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而奋斗。现在,我代表公司第一届党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和成效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成功进入集团公司一流企业行列,企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质量有了历史性飞跃。过去的四年,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坚持“抓改革、扩规模,强基础、提质量,育人才、控风险”的主基调,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
(一)企业党建全面加强。四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创新党建模式、激发党建活力,积极推进由“四项制度”向“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的党建工作机制,党建引领和保障发展作用充分发挥。先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一支部一特色,创建党建品牌”党建活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先后推荐XX位领导人员走上局处领导岗位,选拔副科职及以上干部XX人;累计招收高校毕业生XX人,引进各类人才XX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累计发表稿件XX多篇,与XX、XX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对接机制。基层党建质量不断提高,XX等项目与业主、地方政府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分别荣获XX县重点局、XX市重点局先进党组织称号。XX项目党工委荣获“股份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集团公司“十佳基层党组织”称号,XX项目党支部荣获集团公司“十佳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企业规模增速明显。四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中好标、干好活、挣好钱”的经营理念,牢牢抓住“XX大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基建”等机遇,构建了以XX、XX为大本营,江浙沪粤市场为增长点的市场营销格局,形成了铁路、市政、房建、轨道交通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在烟台、济宁、太仓、肥西等地实现区域滚动发展。四年来,公司累计中
…………
开展“职工小家”建设,构建关爱员工、帮困救助工作机制,投入“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关爱资金XX万元;在XX等项目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室、“心灵驿站”建设,举办公司职工运动会、“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文艺晚会;积极推进新机关大楼建设,力争春节前达到入驻条件。公司涌现出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集团公司明星项目经理,“十大杰出员工”等先进典型XX人;XX荣获XX省“工人先锋号”称号,XX地铁4号线5标荣获XX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四年多的顽强拼搏、艰辛探索,公司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实现了企业从创业发展到持续发展的转变。前人的不懈努力,给了我们信心和自信;今天,我们在这里才有底气和勇气,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回顾四年来拼搏奋进的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四年来,我们坚持将党的领导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团结带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建成集团公司一流企业,完成集团公司党委赋予的重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准方向、定好舵,保持战略定力,实现战略目标。
二是必须坚持营销龙头不动摇。四年来,我们坚持将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先导。抢抓市场机遇,加密营销网络,在巩固XX、XX市场基础上,实现江浙沪粤市场的突破。通过深耕细作XX、XX市场,加强高层对接,做好标前成本测算,大力推行生产营销一体化,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营销这个龙头,企业发展才有未来,才有发展后劲。
三是必须坚持做大规模不动摇。四年来,我们坚持将做大规模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等不靠、逆势而上,狠抓施工生产组织,强化工期预警、奖惩机制,将营销成果转化为施工产值,企业营业额逐年攀升,成功跻身集团公司第一方阵。实践证明,只有做大做强做优行业规模,企业才有话语权,才能行稳致远。
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四年来,我们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路径。健全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制度、人力资源薪酬制度,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夯实企业发展基础,释放改革红利,企业积累逐年递增。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企业才能适应建筑市场新变化,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五是必须坚持艰苦奋斗不动摇。四年来,我们坚持将艰苦奋斗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忘我的实干精神,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建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提升了企业品牌和信誉,兑现了对业主承诺。实践证明,只有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积聚广大职工磅礴力量,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公司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集团公司党委关心支持的结果,是上一届党委艰苦创业、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公司两级党政工团组织和全体干部员工勠力同心、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的各级领导,向为公司发展倾注热情、心血和精力的老领导、老前辈、老同志,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及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开启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创业十载,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奋进,实现了从创业到跨越的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回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开创公司新的辉煌,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新命题。我们必须精准研判形势,在新阶段有新思考、新作为,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启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一)深刻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一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推进,给我们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20XX年4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XX年,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届时,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推进,“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市场前景看好,为我们立足XX,开拓江浙沪,进军水务环保市场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XX省“八大战略”及《XX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等战略的推进,给我们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XX提出,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XX年,XX省提出构建以新旧动能转换、JM融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战略布局为支撑的战略。20XX年11月2日,XX省印发《XX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构建省会经济圈、胶东半岛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环形高速铁路网,支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这些战略的实施,给企业在XX市场实现更大突破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经过这几年在XX市场的持续经营,公司已在烟台、济宁、济南等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XX市场将成为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战略推进,为我们开拓广东、江西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
(二)科学制定企业“十四五”规划的新蓝图。企业“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总纲。我们要以XX全会精神为指导,对标行业一流,制定细致、全面的提升措施,推动企业实现“二次创业”。要实事求是评估企业“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准短板、发挥优势;要认真研判“十四五”时期的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聚焦“六个突出”,强化“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一是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线,贯穿始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占市场,做大规模。二是突出创新这一第一动力,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作用贯穿于规划始终。三是突出效率提升这一核心,将效率提升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石,通过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突出上位规划对接,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集团公司战略有序衔接,确保战略可行可控。五是突出公司特色,加强新兴、特色板块发展,实现差异化竞争。六是突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现更科学、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带来的新挑战。在完成建设集团公司一流企业目标基础上,公司提出未来五年阔步迈向行业一流企业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改革创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小”公司与“大”公司区别,全面提升系统管理能力、后台_能力、基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员工职业化、专业化素养,向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大”公司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当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优,能力素质满足不了发展需要。有成熟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匮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导致企业管理各项措施很难在工程项目有效落地,存在管理失控风险。二是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有些项目施工生产_主体责任虚置、工匠精神缺失,现场管理水平低下、合同履约意识不强,进度控制、安全质量_、现场_不到位。三是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现有项目管理模式管理成本高、占用人力资源多,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需要,如何通过推行区域化项目管理模式等变革,实现项目管理模式与企业规模扩大相适应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四是党建质量不高,深度融合效应不明显。党建质量意识、本领意识不强,特色品 ……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