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好助手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

2022-05-27 13:51:49 网站:公文集锦
  毛相林想要带领村子、带领乡亲们脱贫,想到了要开辟出一条走出大山的天路,人力、物力、财力一样也没有,亲人不理解、朋友的指责、陌生人的嘲讽,他或许都曾遇到过,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坚毅的选择了前行。直到在修路的过程中,自己身边共同战斗的队友牺牲了,这才让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我不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他面临了怎样的煎熬,又是怎样重拾信念,但我想一定不如他说的几句那么简单。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一】

  脱贫多年,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一切都离自己很远,但对于住在山区、贫瘠的华夏同胞们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毛相林书记就是一位早期脱贫战士,那一年是1997年,比在看的读者们年岁可能都大,而那一年国家收入还很有限,甚至不能和日本、香港去比拟。

  他所在的村子名为下庄村,一个四周满是悬崖峭壁、连登山羊都难以攀爬的山峰下,就是当地人所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天然的囚笼,说的就是下庄村

  住在这里的人渴望出去吗?据当前还在世的村里人说,那时候每一天每一刻都想,而且他们对出山的愿景坚定不移,哪怕时至今日对当年的行动也毫不后悔,他们称这是国家的帮助。

  当年住在下庄村,只有身手敏捷、体力充沛的年轻人才能走出大山,为村子带来新鲜的食物和物资,每当年岁上升,剩下的日子就只能是掰着指头看天,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枯燥。

  那一年全村老少三代也仅有397人,而这里面至少有三百多人从未去过城市,也没见过国家正在发展和建设的设施与建筑。

  他们想看这世界美好的一面,他们想尝到街边小贩的烧烤美味,他们想闻到鞭炮过后的烟火味儿,同为华夏同胞,他们也想享受到他们应得的一切。

  当唯一的外地人毛相林书记到来,他们自发地簇拥起来,对着这位陌生人窃窃私语,不理解什么叫“书记”,只能堪堪听懂“脱贫”二字,知道他带来的是希望。

  “我打算炸山,开辟一条路出来,打通下庄山通往外面的路。”

  毛相林语出惊人,要知道下庄村的汉子们虽然勇敢,却从未敢对大自然提出想法,这无异于愚公移山!

  但是心中的这团火起来,想熄灭就变得非常困难。

  接下来的一周里,全村男女老幼凑上了3960元,连炸山钱都不够。

  “这点钱炸山够嘞?”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下庄村的汉子面露难色

  “够嘞!”毛相林的言语不多,却是直接为众人下了定心丸。

  那么钱真的够吗?其实差得很多,而且是非常多。

  那一年国家有难,毛相林并未向组织求援,而是果断拿出自己全部积蓄以及靠名声贷来的钱款,用作炸山的基础费用。

  零零散散小两万,足够满足下庄村人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而雷管就是他们的敲门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炸山!”毛相林对着那廉价的扩音喇叭大喝一声,“愚公移山”正式开始。

  这一天是腊月初八,是众人把酒言欢、鞭炮齐鸣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对于下庄村来说,同样意义非凡,因为他们终于能够对命运发出不忿的怒吼,他们终于可以撼动天地!

  历时2675天,也就是整整七年,在整村老少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打通出一条8公里的道路,这意味着下庄村人以后不必再攀爬陡峭的悬崖峭壁,车辆也能随意进出。

  直至今天,下庄村已经发展得有模有样,而这一切离不开毛相林和那群敢于抗争的勇士。

  在脱贫的这条路上,有太多的勇敢者牺牲在了前线,有太多人清醒地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

  并非是国家不曾关注,而是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还需要我们自己来发光发热,努力过后每一天今天。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二】

  百折不挠 闯出脱贫致富路

  有路只是第一步。当时村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徘徊。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琢磨着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毛相林边学边干发展产业,在村里培育漆树、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请来县里的农技专家一看,才知道下庄村海拔低,不适宜发展这些产业。他发现不懂科学地蛮干,耽误了村里的发展,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上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道,“但是,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就是不服输,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毛相林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并制定“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还让村民参加技能培训,打响下庄村劳务品牌。

  在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的推动下,下庄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多元的40多倍,村里70%的农户都有了小轿车。

  谈及获奖感受,毛相林说:“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不会丢,下庄村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还要继续走好致富路!”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三】

  下庄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整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因为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20多年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民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这几天,下庄村村民刘恒保和妻子正忙着给柑橘树除草、打药,六年前,他种了20亩柑橘树,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当地村民还建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个被1000多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的村庄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因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愿意再返回家乡。

  要想富先修路。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彻底改变村庄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购买了炸药等物资,肩挑背扛,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希望。

  2004年,历时七年,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十年后,毛相林又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绝壁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出山的公路修通了,而脱贫的道路又在哪里呢?2014年,毛相林四处调研后,决定为下庄村引进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并聘请种植专家对乡亲们进行科学指导。同时,这条修好的出山公路也为瓜果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只用了一年时间,下庄村就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此外,毛相林还在县里为下庄村争取到了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资金,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2019年,下庄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在毛相林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贫困的下庄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四】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五】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他是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通过多年努力,让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7年度先进个人”等称号。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六】

  “兑现‘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

  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初,下庄精准识别出19户贫困户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在危房改造中,毛相林提出利用危房改造契机,让村里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贫困户杨元顶倒是有这个意愿,但他并不想改造房屋,因为没钱。而且经营农家乐要人手,杨元顶的妻子长期生病,孩子们都不在下庄,“谁来掌勺?谁来采购?谁来打杂?”

  毛相林仔细研究35户贫困户的情况,发现像杨元顶这样有意愿办农家乐但又条件不足的,还有好几户。比如杨亨双会开车,可以做采购;袁堂清的妻子厨艺好可以烧饭菜;杨元顶懂财务能记账。

  “3家人把房屋建在一起,合心、合力、合资办农家乐。”在毛相林的撮合下,2019年,三户贫困户联合开办的农家乐正式营业,毛相林为其取名“三合院”,当年就创收6万元。“大家分工协作,既省了钱,又解决了人手问题。”

  引导贫困户开农家乐,还只是巩固稳定脱贫。毛相林说,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还要走好产业路、探索旅游路、开创小康路。

  “下庄,前有峡谷、后有群山,谷的尽头就是小三峡,山的那一边是当阳大峡谷。”这些年,毛相林外出学习、参观不少。他围绕“下庄有啥?下庄人能干啥?”等问题,爬高山、探河谷,对下庄的旅游资源了如指掌,“大体量的峡谷、沟壑群、台地、山脉以及森林景观和村落田园梯田群交织一体,山水相连、人文交融,构织起一派恬静、悠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2018年,当阳大峡谷连接沪渝高速的旅游环线开工建设,并经过下庄前方的后溪河峡谷,只要下庄对接上旅游环线,就可以冲出峡谷,迎接游客进庄了。

  “三步走,把旅游做起来。”毛相林介绍,第一步把村容村貌做靓,对危房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民宿,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发展壮大民宿旅游;第二步把下庄精神唱响,借助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讲好修路故事、传承好下庄精神,把下庄打造成弘扬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培训基地;第三步对接旅游环线,巩固发展柑橘产业、西瓜产业及桃园观光,吸引游客到下庄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他表示:“我还要为下庄干几年,兑现‘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

  山高耸,那是下庄人挺起的不屈脊梁;路蜿蜒,那是下庄人留下的奋斗轨迹。战天斗地修筑出山路、众志成城走出脱贫路。毛相林说,下庄的乡村振兴路,还得靠一代一代的下庄人发扬下庄精神,接力干下去。

  “人一辈子哪有挣得完的钱啊。”去年疫情期间,毛相林趁回家过年的村民暂时不能外出的机会,召集村民开了3次乡村振兴会议。他语重心长地开导年轻人,“下庄乡村振兴,年轻人主力军。”

  在下庄,有这样一张老照片,村小教室的黑板上书写着“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18个大字。wWw.AllW.cN 转载请注明

  “当时,我就坐在教室里。”29岁的毛连长记忆犹新。那天,老师张泽燕讲的就是山上大人们修路的故事,鼓励他和同学们长大了要为下庄美好的明天出力。“当时朦朦胧胧的,也不清楚明天是个啥。”

  后来,毛连长参军,入党,退役后一直在外打拼。听着毛相林的话,看着他满头的白发,毛连长开始意识到那句话的含义。他说,作为党员,就像毛相林当年带头修路一样,要不忘初心冲锋在前。

  20年来,下庄的年轻人踏着父辈开凿的天路走出下庄的不少。考出去的大学生已有20来个,在外创业当老板的有10余位。如今,在毛相林的动员下,100多村民又陆续回到了下庄。

  现在,毛连长决定改建民宿,让_搞网络直播带货,销售下庄的柑橘、西瓜、面条,把游客吸引到下庄来。大学毕业的彭淦也回到了村里服务;毛相林把儿子毛连军留在了下庄,参与旅游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加油干!”毛相林说,他要带领年轻一代下庄人,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下庄闯出一条幸福的小康路。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七】

  走出“井底” 凿出天路出天坑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上山鼻杵路,下山腿发怵;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重庆巫山县流传的“顺口溜”这样形容下庄村。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达1100多米,因而得名“下庄”。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

  “井底之蛙,没有出路。要有出路,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问天要路。”1997年,作为原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毛相林在去县城开会途中,看到以前同样闭塞贫困的邻村通了公路、亮了电灯、看上了电视,深受触动,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凿山修路。

  那时,下庄村的路还没有列入全县规划,村民们不敢想象,甚至说他“疯了”,但他没有泄气,耐心地动员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杨亨双说,20年过去了,他还记得毛相林这句话。

  修路无资金,毛相林带头自掏腰包,发动村民东拼西凑,并给上级写申请打报告;修路无机械设备,他就带领村民们腰系吊绳,用钢钎、大锤、锄头和双手,以最原始的方式步步向前凿进。

  在建造过程中,先后有两名年轻人被滚落的巨石砸中身亡。这让曾经无比坚定的毛相林,有了动摇。在黄会元的灵堂上,全村人悲痛不已时,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站出来说:“我儿子死了,但他死得光荣,这路更要修,不能再让后人们受苦!”

  毛相林含泪问村民要不要继续修路,在场的村民们大声喊出“修”,纷纷举起手,这让毛相林坚定了信心,第二天又向大山发起了挑战,再没有退缩。

  2004年,前后耗时7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8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下庄村从此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

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八】

  层峦叠嶂,山高谷深。满眼苍翠中,一条盘山公路呈“之”字形蜿蜒至谷底。一路盘旋而下,来到群山合围的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

  62岁的村支书毛相林正在院坝里忙活,招呼远道而来的游客。20年前,这里的大多数村民没去过县城,如今,全村私家车近40辆。

  巨变的起源,是毛相林带着村民修通了一条绝壁上的致富路。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1.3万元。担任村干部已40多年的毛相林是深受村民信赖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筚路蓝缕,绝壁上凿通出山路

  “我们这里像个井底,所以习惯往上看。”暖阳洒在院坝,毛相林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老辈人传下顺口溜: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过去,被困谷底的下庄人,唯一通往外界的“路”是陡峭的山体和108道“之字拐”,去趟县城,走小道要手脚并用,危险不说,一来一回得3天。

  难道要一直困在大山里穷下去吗?1997年,毛相林动了修路的念头。召集村民商议时,却受到了很多质疑。毛相林没有气馁,和村民们磨嘴皮、算细账:“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我们修不完还有儿子,总有能修完的一天”……终于说服了村民。

  在绝壁上开山修路,艰辛危险超出想象。毛相林带着村民,用最原始的方法,寸土寸石向前掘进。腰系长绳吊在空中钻炮眼,用简单的工具农具开凿岩石……

  艰苦并没有动摇毛相林的决心,但意外的出现却让他因内疚而产生了犹豫。两个月内,接连有两位村民在修路过程中不幸遇难。还要不要继续?就在这时,一位遇难村民的父亲毅然站出来表态:“继续修!我儿子死得光荣,咱只要下定决心一定能摆脱贫困!”

  毛相林带着大家擦干眼泪,继续走向山上的工地。历时七载,下庄人用双手,硬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路。

  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当初2米宽的石子路,如今已变成了标准的山区公路。从下庄到巫山县城,车程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百折不回,山洼里种下致富果

  走进下庄村,一条标语赫然入目:“不等不靠,幸福要自己造”。靠着这股精神,下庄人告别了交通闭塞,同样靠着这股精神,下庄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闯敢试、大步前行。

  路通之后,不少村民去了外地务工,收入有所增长,可是村里的产业发展缓慢,“穷根”还是没拔掉。

  “我的父母都是党员,母亲以前经常教育我,有事莫往后躲,要往前冲!村里的事,我必须要站出来。”毛相林说。

  下庄村土地不少,但传统种植的就是玉米、洋芋和红苕,寻找合适的产业项目,成了毛相林花费力气最多的事情。

  先是种漆树,辛辛苦苦把树苗栽下,没成想气候不适合,第二年树苗全枯死了。后来又养过山羊、桑蚕,都不顺。

  毛相林憋着一股不认输的劲儿,外出考察,请教专家,与村两委共同商量种植脐橙。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毛相林先在村民大会上作检讨,然后承诺自己先种几亩,大家看看效果。

  这次毛相林一点儿不敢大意,他带着儿子去学习,试种成功后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这几年,下庄的脐橙年年丰收,每年能给村民们带来200万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下庄村水果种植面积近千亩。水果种成了,毛相林又带着大家发展乡村旅游。

  激励后人,不忘身上的责任

  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130多人外出上中学,30多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也有新期盼:“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来,用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

  “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毛相林上门劝说准备外出打工的毛连长。亲眼见到家乡的变化,毛连长放弃了外出的计划,决定留在村里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已有一半选择回来了。”毛相林告诉记者。

  随着乡村旅游的启动,下庄村的村容村貌也变了模样。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2019年,陈列馆建成开放。

  来自重庆云阳县的退休干部孙先明带着家人来参观。“我们感受到一种不甘贫穷、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受感动。”他说。

  说起当年修路的事情,毛相林总是饱含深情。“不敢忘了身上的责任,绝壁上的路修好了,致富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蹚!”

以下是与关于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例文相关的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